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2:21: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9、桩基础施工应按试桩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参照相关图集相关执行。 二、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要求 (一)支护体系

⑴SABCDEF、HIJKLMN段采用φ700@1000钻孔灌注桩加一层钢筋砼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外侧采用φ700@500单排双轴深层搅拌桩(套打);

⑵FGH段采用φ800@1000钻孔灌注桩加两层钢筋砼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外侧采用φ700@500单排双轴深层搅拌桩(套打);

⑶NOPQRS段采用φ800@1000钻孔灌注桩加一层钢筋砼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在深浅坑分界线处底板与地下室外墙之间设置钢管换撑,外侧采用φ700@500单排双轴深层搅拌桩(套打)。

⑷东西两侧坡道二次开挖,汽车坡道1采用φ700@1000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结构,外侧单排φ700@500双轴深搅桩(套打);汽车坡道2采用格栅式深搅桩挡墙作为支护结构,B=3.2m,

(5)电梯深坑采用Φ700@1000钻孔灌注桩加一层钢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外侧采用Φ700@500单排双轴深搅搅拌桩(套打)。 (二)地下水处理

⑴基坑内潜水采用集水坑+明沟疏干坑内地下水,支护结构外侧设置散水及明沟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

⑵电梯深坑处局部采用减压井降低地下水承压性。 (三)材料要求

1、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砼等级:钻孔灌注支护桩、围梁、砼支撑及连系梁钻孔灌注立柱桩等砼结构均为C30; 3、钢筋等级:基坑支护结构圈梁、支护桩主筋、钢筋砼主支撑、立柱桩主筋、钢筋砼连系梁纵筋采用HRB400级;

4、钢牌号:Q 235b钢。 (四)施工及检测要求:

A、钻孔灌注桩 1、施工要求

⑴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埋设护筒→注入护壁泥浆→桩机就位(钢筋笼制作)→钻孔→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吊放钢筋笼→射水清底→插入砼导管→浇注砼。

(2)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保证桩径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小于0.3%,桩位允许偏差不大于100mm。

(3)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桩时桩底沉渣不超过150mm,作为立柱桩时桩底沉渣不超过50mm。 (4)排桩应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砼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5)钻孔灌注桩进入圈梁内50mm。 2、检测要求

⑴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4

30%,且不得少于20根。

⑵钻孔灌注桩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 B、双轴深层搅拌桩

1、施工要求

⑴双轴深层搅拌桩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及水泥掺入量的配合比试验,以确定相应的水泥掺入比等施工参数。

⑵施工第一批桩(不少于3根)必须在监理人员监管下施工,以确定实际水泥投放量、浆液水灰比、浆液泵送时间、搅拌下沉及提升时间、桩长以及垂直度控制方法,以便确定双轴深搅桩的正常施工控制标准。

⑶双轴深层搅拌机叶片直径700mm,桩间纵横向搭接200mm,止水帷幕采用套打工艺,前一根桩先二搅一喷,后一根桩移机500mm后再进行二搅一喷,确保每根桩均为四搅二喷,初步确定水泥掺入量为15%;坑内加固部分采用常规的四搅两喷工艺、桩间纵、横向搭接200mm,初步确定-2.9m~-6.8m水泥掺入量为7%,-6.8m~-12.5m水泥掺入量为15%,使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5~0.55,送浆压力0.4~0.6MPa。

⑷深搅桩28天的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

⑸双轴深搅桩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

⑹双轴搅拌机下沉速度与搅拌提升速度应严格控制在0.6m/min范围内,并保持匀速下沉与匀速提升。搅拌提升时不应使孔内产生负压造成周边地基沉降。

⑺因故搁置超过2h以上的拌制浆液,应作为废浆处理,严禁再用。

⑻施工时应保证前后台密切配合,禁止断浆。如因故停浆,应在恢复压浆前将双轴搅拌机下沉0.5m后再注浆搅拌施工,以保证搅拌桩的连续性。

⑼桩与桩的搭接时间不宜大于12h,若因故超时,搭接施工中必须放慢搅拌速度保证搭接质量。 ⑽止水桩若因时间过长无法搭接、搭接不良或遇到障碍物无法施工,应对搭接不良、遇障碍物无法施工处具体位置以绝对坐标记录在案,并经监理和设计单位确认后,采取在搭接处补做搅拌桩或旋喷桩等技术措施,确保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2、检测要求

(1)双轴深搅桩施工一周后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机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2)双轴深搅桩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应少于5根。 C、钢筋工程

⑴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不大于20mm,钢筋笼直径不大于10mm,钢筋笼长度不大于50mm。

⑵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装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5

⑶支护桩主筋应插入圈梁内不少于35d。

⑷钢筋砼结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焊接方式,,钢筋连接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相关规定。

⑸需焊接的钢筋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钢板焊接部位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四)钢筋砼工程

⑴钢筋混凝土梁轴线(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允许偏差不大于8mm,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⑵圈梁中心与钢筋砼主支撑梁、连系梁中心轴线相同。

⑶支护桩、立柱桩保护层厚度均为50mm,圈梁、钢筋混凝土支撑梁保护层厚度均为35mm。 ⑷钢筋砼支撑与圈梁应同时浇筑,如分段施工时,施工缝需留在1/3跨度处,留设布位须有加强措施,不得随意或无措施留设。

⑸钢筋砼支撑宜添加适当外加剂减少其自身的收缩变行。

⑹钢筋砼支撑梁节点处各连系梁均锚入主支撑内不小于35d,节点处3.0m范围内箍筋加密至φ8@100;圈梁与钢筋砼支撑节点处主支撑均锚入圈梁内不小于35d,节点处3.0m范围内箍筋加密至@100。

D、立柱、立柱桩施工要求

1、施工要求

⑴立柱桩桩顶标高应为立柱位置处垫层底标高,立柱底标高应低于立柱桩桩顶标高3.0m。 ⑵立柱在底板范围内应设止水片。 ⑶立柱桩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小于30mm; ②成桩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小于50mm; ③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

④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浇筑混凝土前); ⑤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

⑥立柱中心与钢筋笼中心应在同一轴线上,成桩后立柱垂直度应满足不大于3‰,立柱顶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小于30mm。

⑷立柱桩应待工程桩施工完成后方可实施。 2、检测要求:同钻孔灌注桩 E、基坑降、排水要求

1、基坑内地下水采用集水坑+排水沟明排方案。

2、桩顶自然地面及基坑内应设明沟及集水井,及时排出雨水及地面流水。

3、基坑内共布置2口减压降水井,控制性降低地下水承压性,防止基坑发生突涌现象,减压井施工要求如下:

6

a、管径φ800,下入φ360/300水泥井管,孔内填1~5mm绿豆砂。 b、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中对减压井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不得破坏。

c、减压井严密隔绝潜水,滤水管包括管底采用两层60~80目尼龙网包裹严实,确保不抽泥沙。 d、随挖土进行,自流减压不抽水,抽水时应适量短时少抽,避免导致沉降扩展。

e、减压降水井在基坑开挖至-9.0m时开始降水,井内水位需控制在-15.5m以下,确保基坑内地下水位位于基坑开挖面以下1m。

3、电梯基坑南侧布置1口观测井,观测井水位控制在-7.0m左右。

4、降水单位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测报抽水量及坑内地下水位。根据观测井水位动态调整降水井启动时间。 F、其它

1、立柱桩位置应避开工程桩、桩、地梁及小型承台等,如相矛盾立柱桩(立柱桩只能沿支撑轴线方向移动)位置可作适当调整。

2、基坑支护结构应准确放线,施工前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确认对主体结构无影响后方可施工。

3、支护桩内边线按地下室外墙外扩不得小于1000mm考虑。 (五)土方开挖要求

1、支护桩施工、土方开挖和降水前,应充分了解周边各有关道路、管线等设施的保护要求,实际开挖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基坑监测数据,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流程或方案,强调信息化施工。

2、在正式施工前,应由施工方会同业主、设计、监测、监理及各有关分包单位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估和对策分析,制定详细、可行的施工应急措施和方案。

3、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

4、水泥土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圈梁、以及钢筋砼支撑需养护28d龄期,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5、在开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的规律:遵循分区、分块、分层、对称、平衡的原则,应保证支撑结构先撑后挖,开挖至支撑底标高后及时施工钢筋砼支撑,减少基坑开挖期间无支撑暴露时间,宽度和深度,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6、基坑内土方开挖与钢筋砼支撑施工除顺序应严格按本设计要求工况执行。

7、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基坑内部临时坡体应不大于1:2.0,且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得大于2米,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主体结构桩位移破坏、现场人员伤损和机械损坏等工程事故。

8、基坑底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后及时施工砼垫层(至支护桩边),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

7

搜索更多关于: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的文档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gdry60jcv9mzf00wrvr0a0pl1szli00hf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