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4:12: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

第一章 生物农药概述 (一)农药: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通常也把改善农药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

(二)生物农药:防治农林牧业有害生物的活的生物体。 (三)生物源农药:指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农药活性的物质。

(四)农药的作用机制表现为:药物小分子和靶标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五)OECD: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六)生物农药的分类: 1.按来源来分

微生物源农药: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原生动物杀虫剂、病原线虫杀虫剂、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

植物源农药:从植物茎叶提取的植物源农药,从植物根部提取的植物源农药,从植物花朵提取的植物源农药,从植物的果实提取的植物源农药。

动物源农药:昆虫内源激素、昆虫信息素、原生动物、昆虫忌避剂、节肢动物毒素和天敌昆虫。

2.按防治对象来分

微生物源农药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

植物源农药可分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源杀鼠剂、植物源除草剂和具有农药作用的转基因植物。

(七)微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源杀虫剂、微生物源杀菌剂、微生物源除草剂

(八)动物源农药包括:昆虫内源激素、昆虫信息激素、原生动物、昆虫忌避剂(避蚊胺、避蚊醇)、节肢动物毒素、天敌昆虫

(九)生物农药的特点:

1.生物农药活性高、用量少、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使用后对人、畜比较安全。 2.防治范围相对较小。因而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3.对环境污染较轻,对非靶标生物比较安全 4.对靶标生物作用缓慢

5.可以导致害虫致病 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 (十)生物农药应用存在的问题:

1.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等条件不具备。 2.生物农药稳定性差

3.以化学农药来冒充生物农药 4.防治效果缓慢 5.使用技能未掌握 6.种田成本难降低 7.产品价格无优势 8.效益提高不明显

(十一)生物农药发展策略

1.尽快建立国家级、部级和省级生物农药检测中心,承担生物农药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进行经常性的抽检。

2.加快生物农药产品标准的制定,对已经形成规模的、影响较大的产品的检测方法进

行研究,建立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对企业标准进行严格审查,以利于生物农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严格登记审查制度。要求企业对申报产品的组成成份如实申报,杜绝以混配制剂冒充单剂、以非生物制剂冒充生物制剂冒充生物农药产品的现象。

(十二)发展生物农药的措施 1.科研上:增加投入

2.产业上:提高认识,规模发展 3.应用上:政策引导,规模发展

第二章 微生物农药 (一)细菌杀虫剂:是利用对某些昆虫有致病或致死作用的杀虫细菌所含有的活性成分或菌体本身制成的用于防治和杀死目标昆虫的杀虫制剂。

(二)球形芽抱杆菌杀虫机理:通过害虫的取食过程进行感染,蚊子的幼虫在取食8~12h后,即可发生死亡。幼虫吞入球形芽孢杆菌后,菌体在肠道中被消化,其细胞壁破裂,菌体内的毒素释放出来,从而杀死蚊虫的幼虫。球形芽孢杆菌在害虫死后,还可以在虫尸中重新增殖,增加芽孢的数目。

(三)昆虫病毒:是一类能够自我复制并只能在昆虫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四)昆虫病毒的主要组成:核酸和蛋白质

(五)影响病毒防治害虫效果的环境因素:温度、光线、pH和土壤 (六)昆虫病毒研究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利用有效外源基因在NPV基因组中表达 (2)消除NPV基因组中某些不利基因 (3)利用多价病毒杀虫剂的效应

(七)昆虫病原线虫制剂作用特点:

①主动搜寻并迅速灭杀寄主昆虫。

②寄主范围广泛,对土栖性、水栖性和钻蛀性害虫特别有效。 ③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安全无毒。 ④线虫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达数月。

⑤可与大部分农药(杀线虫剂除外)和其他生物制剂混用。 ⑥使用方便,可浇灌也可喷雾。 (八)微生物杀菌剂: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们加工而成的具有抑制植物病害的生物活性制剂。

(九)农用抗生素:主要指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它能有选择性地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或杀灭它种微生物。

(十)微生物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微生物杀菌剂可以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包括脂肽类、肽类、磷脂类、类噬菌体颗粒、细菌素、蛋白类抗菌物质等,这些物质不仅可抑制病原菌对现有的抗生素的抗性问题,而且抑制病原菌能量的产生、干扰生物合成和破坏细胞结构。

(十一)真菌杀菌剂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酸性、碱性农药混用,更不能与杀菌农药混用。 ②应在发病初期施药,并做到喷药均匀、周到。 ③如喷药后8h遇降雨冲刷,应在晴天后补喷。

④药剂必须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和光线照射。超过保质期的药剂不能再用。

(十二)农用抗生素种类:春雷霉素、灭瘟素、灭粉霉素、土霉素、井冈霉素、公主岭霉素、多氧霉素(多抗霉素)、农用链霉素、武夷菌素、农抗120

(十三)活体微生物除草剂:以病原微生物活的繁殖体直接作为除草剂 (十四)微生物源除草剂: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对植物具有毒性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杂草防治的一种新型的微生物除草剂。

(十五)真菌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真菌除草剂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植物致命性病害的作用,如炭瘟病、萎蔫病、枯萎病及叶斑病等。真菌除草剂的作用方式是以孢子和菌丝等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进入寄主组织产生毒素,使杂草发病并逐步蔓延,影响杂草植株正常的生理状况,导致杂草死亡,从而控制杂草的种群数量。

(十六)微生物源除草剂作用机理:

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有使植物感病、产生病斑或枯萎的活性物质成分,而这种活性物质成分侵入寄主植物,使其感病,破坏其细胞结构。

(十七)微生物农药的安全使用原则: 1.科学选择农药品种

2.科学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剂型 3.科学确定适宜的防治时期 4.科学地利用气候条件 5.科学混配生物药剂 6.科学掌握使用的方法

第三章 植物源农药

(一)植物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特异性植物杀虫剂、触杀性植物杀虫剂、胃毒性植物杀虫剂。

(二)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

1.植物源农药作用于害虫的消化系统,破坏害虫口器化学感受器,可致使昆虫拒食;或胃毒麻痹作用,致使害虫拒食,最终导致消化系统破坏,虫体死亡。

2.植物源农药作用于害虫的呼吸系统,植物活性物质能破坏害虫的呼吸,导致虫体窒息而死。

3.植物源农药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其有效成分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干扰神经的正常功能。

4.植物源农药能与害虫离子通道载体蛋白结合,阻止或剌激离子转运。

除上述几种作用外,植物源农药还具有引诱、熏杀及驱避等的生物活性。 (三)植物杀菌剂作用机理:利用有些植物里含有的某些抗菌物质或诱导产生的植物防卫素,杀死或有效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发育。

第四章 动物源农药

(一)动物源农药按性能可分为:动物毒素、昆虫信息素、天敌昆虫 (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主要品种:杀螟丹、杀虫双、

(三)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主要有:大量诱捕法、交配干扰法和其他生物农药组合使用技术。

(四)动物源农药的使用原则:

1.科学使用农药:动物源农药配合其他绿色植保技术,如蓝色诱板或黄色诱板,效果更佳,可实现较长期防治。但动物源农药不得与化学农药混用,与生物农药的配合使用需了解其适配性。

2.选用对路农药:根据其性能特点和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动物源农药,做到有的放矢、药到“病虫”除。

3.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根据病虫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发生环境等情况确定适宜的施药方法。

4.掌握合理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释放数量应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害虫数量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释放次数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时期的长短及上次释放后的防治效果来确定。

第五章 生物农药的规范管理

(一)EPA通常将农药分为:传统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二)EPA通常将生物农药分为三大类,即: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及转基因植物农药。

(三)EPA对微生物农药的定义是:以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及藻类)

本身作为活性成分的。这些活性成分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是通过基因改造而获得的。

(四)微生物农药产品鉴定需要提交:活性成分和惰性成分的鉴定资料。

(五)活性成分的鉴定资料:除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品系、血清类型外,还应包括微生物的来源、特征、性质及生物活性。如果微生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获得的,还需说明改造的方法,可能的话,还应说明插入或剪切的基因片段、调控部位及序列、获得或失去显性特征修饰区域的遗传稳定性等。

(六)EPA:美国环境保护局

(七)生物农药活性成分登记资料要求: 1.生物体的鉴定

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3.微生物的进一步资料 4.分析方法

5.毒理学、致病性和传染性试验 6.施药后产品、食物和饲料中的残留 7.环境中的归宿与行为 8.生态毒理学研究

(八)生物农药产品登记的资料要求

1.植物保护产品的特性 2.产品的技术特征 3.应用资料 4.制剂的进一步资料 5.分析方法

6.田间试验

7.毒性和/或致病性和传染性试验 8.被处理产品、食物和饲料中的残留

搜索更多关于: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 的文档
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复习题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gexi4q8ff1xep036og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