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单位面积新增成本; f) 单位面积新增纯收入。 6.3.2 生态效益评价
通过综合种养和水稻单作的对比分析,评估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效益。评价内容应至少包括: a) 农药施用情况; b) 化肥施用情况; c) 渔用药物施用情况; d) 渔用饲料施用情况; e) 废物废水排放情况; f) 能源消耗情况; g) 稻田生态改良情况。 6.3.3 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综合种养和水稻单作的对比分析,评估稻渔综合种养的社会效益。评价内容应至少包括: a) 水稻生产稳定情况; b) 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c)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情况; d) 品牌培育情况; e) 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f) 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情况; g) 防灾抗灾能力提升情况。
8
6.4 评价方法 6.4.1 效益评价方法
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同一区域中水稻品种、生产周期和管理方式相近的,水稻单作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效益评价中,评价组织者可结合实际,选择以标准种养田块或经营主体为单元,进行调查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田面积的核定应包括沟坑的面积。单位面积产品产出汇总表、单位面积成本投入汇总表填写参见附录A、附录B。 6.4.2 技术指标评估
00011根据效益评价结果,填写模式技术指标评价表(参见附录C)。第4章的技术指标全部达到要求,方可判定评估模式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6.5 评价报告
技术评价应形成正式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经济效益评价情况; b) 生态效益评价情况; c) 社会效益评价情况; d) 模式技术指标评估情况; e) 优化措施建议。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单位面积产品产出汇总表 单位面积产品产出汇总表见表A.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单位面积成本投入汇总表 单位面积成本投入汇总表见表B.1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模式技术指标评价表 模式技术指标评价表见表C.1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