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13 人类认识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和价值
(B)理论与实践
(C)工具和手段
(D)科学与野蛮
14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要( )
(A)坚持
(B)继承
(C)发展
(D)创新
15 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因素是是( )。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6 科学发展观的创造性地回答了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会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构建什么样的和谐,怎样实现和谐的问题
17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19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 )。
(A)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B)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
(C)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21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2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3 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
(A)更好的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