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2:30: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时间:45分钟

基础组

(共70分,除标注外,每小题5分)

1.[2016·衡水二中热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答案 D

解析 组织液、血浆、淋巴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组成人体的内环境。而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后到达外界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不属于体液,故D正确。

2.[2016·武邑中学期末]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满分:100分

A.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

B.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减少 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 C

解析 结构2是淋巴管,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B和组织液C,A正确;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反应,血浆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机体缺水,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增多,C错误;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A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即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3.[2016·衡水二中预测]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膀胱中的尿液属于人体的细胞外液

C.抗体、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高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 C

解析 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渗透压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故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液周围细胞失水,A错误;细胞外液指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尿液是一种排泄物,其属于外界液体,B错误;氨基酸、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抗体、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注意: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正确;因为组织液、淋巴与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D错误。

4.[2016·枣强中学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实例,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会明显下降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C.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以下 D.给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红细胞吸水增加 答案 B

解析 由于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因此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明显下降,A错误;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时,由于机体存在体温调节机制,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仍维持在37 ℃左右,C错误;给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失水,D错误。

5.[2016·衡水二中猜题]长跑运动员进行马拉松比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h) 胰岛素含量(pg/mL) 胰高血糖素含量(pg/mL) 0 14.2 65 1 12.0 100 2 8.9 153 3 7.5 220 4 6.2 420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答案 B

解析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随运动时间延长,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A项错误;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维持血糖浓度平衡,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B项正确;内环境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作用,可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D项错误。

6.[2016·武邑中学模拟]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摄食后1 h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体内血糖合成糖原等物质

B.分泌物乙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甲的分泌 C.2~2.5 h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 D.从图中可看出,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 B

解析 摄食后1 h内,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增加,分泌物甲(胰岛素)增加,可以促进体内血糖合成糖原等物质,从而降低血糖;当运动后血糖浓度降低,分泌物乙(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就会增加,但它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转化成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的相对稳定。

7.[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与散热过程平衡的结果,下图表示人体内热平衡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产热部位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B.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散热

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大 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答案 C

解析 机体具有维持体温稳定的能力,机体在炎热或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基本一致,故C项错误。

8.[2016·衡水中学周测]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生成少、浓度大 答案 A

解析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灭活,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效应,A错误;水盐平衡调节是较复杂的调节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的,B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C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浓度大,D正确。

9.[2016·冀州中学月考]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大量出汗后,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①正确;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使产热增加来调节体温,②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和热觉,③错误;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调节血糖浓度,④正确;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⑤正确。故答案为D。

10.[2016·武邑中学周测](12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三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信息交流;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等。

(2)神经冲动产生的离子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细胞膜内外排布不均。大多数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使递质快速大量释放。

(3)在神经调节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中________的一部分,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等除直接受________变化的刺激外,也可接受________的调控。

答案 (1)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 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2)Na、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gg9q6wmsm9kfa2517te4mn0g1mmp000jq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