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病理学练习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6 6:39: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时用N0表示, 随着淋巴结受累及程度和范围的扩大,依次用N1-N3表示;M指血行转移,无血道转移者用M0表示,有血行转移者用M1或M2表示。

55.绿色瘤:指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的粒细胞肉瘤,以眼眶多见。

56.畸胎瘤: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的肿瘤,多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

57.乳头状瘤:发生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上皮,呈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或指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根部有蒂与正常组织相连。

58.APUD瘤(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tumor):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散在于各系统或组织内的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能摄取胺的前体,经脱竣反应合成胺和多肽类激素,故称为APUD细胞;因其银染色阳性,又称嗜银细胞,有人认为其可能来自神经嵴或内胚层,故也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这种细胞发生的肿瘤称为APUD瘤。

59.Red-Sternberg cells:经典型的R-S细胞(诊断性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m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略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的核仁,呈包含体样,核仁周围有空晕。

60.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双核的典型R-S细胞的双核面对面排列,彼此对称,形如镜影。

61.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简称恶组,是一类在组织学上类似于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性增生病,具有系统性、多中心性、侵袭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对治疗反应差和预后不良等特点。

62.肉瘤样癌:一些低分化癌,癌细胞可以表现为梭形或多形性,有瘤巨细胞出现,类似于肉瘤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仅上皮细胞标记阳性,则不属于癌肉瘤,而称为肉瘤样癌。

63.瘤样病变:指局部形成与真性肿瘤相似的非肿瘤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局部组织的增生或形成局部肿块。

1.试以结肠腺瘤及结肠腺癌为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3.根据食道的正常组织结构,写出其可能发生的肿瘤名称。 4.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5.在切片中,高分化鳞癌与高分化腺癌各有何形态特征? 6.以高分化鳞癌和纤维肉瘤为例,说明癌和肉瘤的区别。 7.抹片中正常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如何区何。

8.何谓转移瘤?简述肝脏和肺脏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9.如何正确区别良恶性肿瘤? 并举例说明。

10.根据结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分析可能发生哪些肿瘤,写出其名称。 11.何为癌、肉瘤?试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

12.试以纤维瘤、纤维肉瘤为例,详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13.试述肿瘤的命名原则,并各举一例说明之。 14.试述脱落细胞涂抹片中癌细胞的诊断指标。 15.在脱落细胞学中,如何鉴别鳞癌与腺癌细胞?

1.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心脏病变最重,其次可累及关节、皮肤、血管等。

2.Anitschow细胞(风湿细胞、阿少夫细胞、Aschoff cell)

风湿病时由增生的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转变而来,称为风湿细胞,也称阿少夫细胞(Aschoff cell),也有有文献称其为Anitschkow细胞。体积较大,圆形、卵圆形,胞浆丰富,略嗜碱性,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核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

3.环形红斑

风湿病时发生在皮肤的渗出性病变,见于四肢及躯干皮肤,呈淡红色坏形红晕,1-2天消退,由于真皮浅层血管充血,血管周围充血及炎细胞浸润所致。

4.阿少夫小体(Aschoff小体、风湿小体)

风湿病的特征性表现,由纤维蛋白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多出现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

5.向心性肥大

高血压代偿期内,心脏肥大,重量增加,左心室壁肥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脏不扩大,甚至略为缩小。

6.高血压脑病

见于高血压病的各期,由于脑内细小动脉发生普遍而剧烈的痉挛,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急性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患者表现为血压显著升高,剧烈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

7.绒毛心

为心包膜的浆液纤维素性炎,大量的纤维素渗出物在心脏搏动下,被牵拉成绒毛状物,附着在心包膜上所致。

8.心绞痛

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9.冠心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临床上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因此习惯上将CHD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同义词。

1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原发性高血压时,双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变硬,皮质变薄,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

11.室壁瘤

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部组织向外膨出而形成。多发生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

12.肥厚性心肌病

是以心肌肥大、室间隔不匀称肥厚、舒张期充盈异常及左心室流出道受阻为特征。

13.扩张性心肌病

是以进行性心脏肥大、心腔扩张和收缩能力下降为特征的一型心肌病。

14.限制性心肌病

是以心室充盈受限为特点,典型病变为心室内膜和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导致心室壁顺应性降低,心腔狭窄。

15.动脉粥样硬化

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

16.动脉瘤

动脉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

17.心瓣膜病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并因此而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听诊可闻及相应杂音。

18.心肌梗死

指由于绝对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伴有冠状动脉供血区的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19.附壁血栓

在心肌梗死、心内膜受损或大动脉瘤血流状态改变的情况下,在梗死区或室壁瘤内形成的血栓。

.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衰患者,全身各脏器可能有哪些变化?

2.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出现栓塞症状,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简述心、肝、 肺、脑等重要脏器的主要病变。

3.试以二尖瓣狭窄为例,简述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主要脏器可能发生的病理变化。

4.病例:田XX,28岁,女性,因心慌、心悸伴下肢浮肿十余年,加重15天,于94年3月6日急诊入院。二年前患者有膝、肘、肩、踝等关节疼痛史,继而出现心慌、心悸、以剧烈活动及体力劳动后加剧,伴有下肢及面部浮肿,以后病情反复发作,经多次住院治疗。近半月来症状加重,因咳嗽、气促、吐铁锈色痰,左上腹胀痛而急诊入院。过去史:经常有喉痛、扁桃体炎的病史。

体查:T 36.4℃ R18次/5分 BPl00/70mmHg 心率120次/分。心率不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听诊心界扩大。

实验室检查:抗“0” 800μ(正常<500μ),血沉40mm/hr(正常<20mm/hr)

请回答:(1)诊断是什么病,有何根据?(2)推测全身主要器官有何病变?

5.某人因脑出血死亡,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患什么病:尸解后,各主要脏器可能有哪些病理学改变?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在大、中型动脉。

2.风湿性心内膜炎时,瓣膜上赘生物容易脱落引起栓塞。 3.风湿性心肌炎时在心脏间质有风湿小体形成。

搜索更多关于: 病理学练习及答案 的文档
病理学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gh728ozfe7f2vc1ug01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