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认识酒精灯中的酒精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为酒精,某同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①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⑥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各种“酒”中均含酒精(乙醇),假酒中因含少量甲醇(CH3OH),饮用后使人中毒,轻者失明,重者死亡,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酒精易挥发,因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酒精挥发发生的是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
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 b.酒精分子的构成 c.酒精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d.酒精的化学性质
e.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 f.酒精分子的能量 g.酒精分子的质量 (4)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_____。 (6)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 A 燃烧匙 B 试管 C 量筒 D 蒸发皿 (7)用分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酒精和水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在小玻璃药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再向瓶中加入滴有蓝墨水的酒精,塞上瓶塞,液体液面处于a处,用手指堵住塑料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瓶,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_____。
【答案】②③④ ⑤ 12:3:8(或24:6:16) 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答组成和结构不同不给分) 物理 bdg 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答题空10】C 分子
间有间隔,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解析】
本题通过酒精的变化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判定,根据化学式进行质量比的计算,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微粒的共性,综合性强,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1)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描述的是酒精物理性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描述的是酒精化学性质。所以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②③④,化学性质的是⑤;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4:6:16=12:3:8,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或结构不同,或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
(3)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酒精分子的构成、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分子的质量,故答案是bdg;
(4)酒精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是: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过一会将烧杯迅速倒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或石灰水变浑浊);
(6)燃烧匙、试管、蒸发皿都能用酒精灯加热,量筒不能用酒精灯加热,故选C。 (7)液面由a下降至b,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了温度高分子间隔大,温度低分子间隔小(分子间隔大小与温度有关)。
点睛:性质在描述时一般有“能”“会”“可以”“易”等字眼,而变化在描述上没有上述字眼。
2.水与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________的物质除去。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__作用。 (3)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30℃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需再加入________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
【答案】Ca、Mg 乳化 CaO + H2O=Ca(OH)2 25 冷却热饱和溶液 丙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原理是:将硬水中溶有较多含Ca、Mg的物质除去;故答案为Ca;Mg;
(2)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可增强去油污的能力,这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故答案为CaO+H2O=Ca(OH)2 ; (4)①设30℃时,30g甲物质到达饱和状态需要水的质量为x,
30g40g? ,x=x100g75g,75g﹣50g=25g;②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③30℃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因为降温后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①25;②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③丙。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后溶液的组成,取50g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的气体及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g。
(2)50g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y=____。
(4)b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