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教科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3:32: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通过讨论,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4.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现需把装修用材料运到三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教学活动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阅读教材P86,观察:做功的不同办法。如图11-4-2。

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图11-4-2中画了三种办法。哪种办法最好,哪种办法最不好?

(1)人做功=对沙子做功+对桶做功+克服自重做功。 (2)人做功=对沙子做功+对桶做功+对动滑轮做功。 (3)人做功=对沙子做功+对口袋做功+对动滑轮做功。

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从而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1)无论采取哪种办法都必须做的功叫作有用功。 (2)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作额外功。 (3)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作总功。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教师可视学生理解程度再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举例。 二、机械效率

如果用表示总功,表示有用功,表示额外功,它们的关系是。 由上式可知,任何机械做的有用功只是总功中的一部分。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机械效率越高,就说明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

有用功

机械效率=×100%

总功计算公式:η=

W有用

×100% W总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故η<1。 组织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哪种表示更好?

学生经过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更好。 阅读教材P87,做“活动:计算机械效率”。 算出图11-4-2中三种不同做功方式的机械效率。

学生各自计算。

得出结论:第三种做功方式的机械效率最高,第一种做功方式的机械效率最低。 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提高1m,绳重、摩擦不计。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 (2)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总结、评价。

在实际机械中,与摩擦力有关的额外功往往是不可以忽略的,对提高机械效率,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思考:提高机械效率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总结:

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

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机械效率越大,做相同的有用功,需要的总功越少,机械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η的高低是机械性能优劣、质量好差的重要标志之一。

常见机械的效率:

(1)滑轮组 50%~70% ; (2)起重机 40%~50% ; (3)抽水机 60%~80% ; (4)离心式水泵 60%~80% 。

阅读教材P88,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图11-4-3。

(1)实验原理:η=

W有用Gh×100%=×100%。 W总Fs(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滑轮组 (a) (b) (c) G(N) h(m) W有用 (J) F(N) s(m) W总(J) η (4)分析讨论:(a)、(b)两个装置,挂的钩码数量相同时,机械效率有什么不同?(b)、(c)为同一装置,挂的钩码数量不同时,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变化?出现机械效率高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总结作答:(a)、(b)两个装置,挂的钩码数量相同时,两装置有用功相同,(a)装置额外功小于(b)装置,故(a)装置机械效率大于(b)装置。(b)、(c)为同一装置,额外功相同,(c)装置挂的钩码数量多,其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b)装置挂的钩码数量少,其有用功少,机械效率低。出现机械效率高低不同的原因是有用功所占总功的比值不同。 (5)结论:

①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②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生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板书设计

4.机械效率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功的基本概念,而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要研究机械做功的问题。一谈到机械做功就不得不谈到机械效率的问题,所以这节课将更多地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在上课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机械的使用就是为了代替人力做功,鼓励学生认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机械,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调动了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教科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gxun3v2hy9kfa2517te4mn0g1mmp000jn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