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血钠正常值135~145mmol/L
血钠 别称 口渴
等渗性缺水 正常
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不口渴
低渗性缺水 <135
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不口渴
高渗性缺水 >150
原发性缺水 口渴
(一)等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是外科病人最易发生的水和钠代谢紊乱。水和钠成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的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1.临床表现 主要是脱水的表现。
少尿、畏食、恶心、乏力、舌干燥、眼窝下陷、皮肤干燥、松弛,但不口渴。
当丧失体液达体重的5%(相当于丧失细胞外液20%)时,出现血容量不足症状(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或下降);
当丧失体液达体重的6%~7%(相当于丧失细胞外液24%~28%)时,可出现严重休 克,常伴发代谢性酸中毒。
当体液的丧失主要是胃液时,因有氯的大量丧失,可伴发代谢性碱中毒征象。 2.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给予等渗盐水,并注意补充血容量(包括晶体和胶体,胶体并不必需)纠正休克。 可根据临床表现估计补液量(如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则表示血容量减少体重的5%,先补3000ml,如尚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给予上述的1/2~2/3,按体重60kg计算),也可根据红细胞比容(HCT,正常值:男0.48,女0.42)来计算。 补液量(L)=HCT上升值/HCT正常值×体重(kg)×0.2
—
临床常用的等渗盐水(生理盐水)为0.9%的氯化钠溶液,其Na+和Cl含量均为
—154mmol/L,其中Cl含量明显高于血浆。 (钠和氯的正常高值分别是145mmol/L和106mmol/L)大量输入易导致高氯性酸中毒。因此,临床上主张用平衡盐溶液代替等渗盐水,其电解质含量接近于血浆,故更符合生理。
目前常用平衡盐溶液治疗等渗性缺水,一般来说平衡盐溶液主要有两种: 生理盐水和乳酸钠溶液(复方氯化钠和1.86%乳酸钠之比为2∶1); 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溶液(等渗盐水和1.25%碳酸氢钠之比为2∶1)。 为什么不直接用生理盐水呢?(卫考在线 网站整理)
——
因为生理盐水中Na+和Cl的含量均为154mmol/L,其中Cl含量明显高于血浆(血浆中氯的正常高值是106mmol/L),大量输入易导致高氯性酸中毒。 补充平衡盐溶液副作用:等渗性缺水病人,大量输入生理盐水治疗可导致当等渗性缺水时,有导致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因肾血流减少,排氯功能受阻所致。
同时应积极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纠正缺水后,K+排泄增加及血容量补足后血清钾相对降低(尿量增加排钾增多,稀释),故应在尿量达到40ml/h时,补充氯化钾。(见尿补钾)。
(二)低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缺钠多于缺水,血清钠低于正常。细胞外液处于低渗状态。
1.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脉搏细速;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时,肾脏滤过减少,代谢产物潴留,出现神志不清、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昏迷等。 (1)轻度缺钠:乏力、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尿Na+减少。血清钠在130~135mmol/L。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5g。
(2)中度缺钠:除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或下降、浅静脉萎陷、站立性晕倒。尿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血清钠在120~130mmol/L。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5~0.75g。
(3)重度缺钠: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75~1.25g。 低渗性缺水的重点是怎样根据血清钠水平划分轻中重度缺钠,我们首先提出来以便加深印象。(www.51weikao.com)
轻度缺钠:血清钠在130~135mmol/L;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5g。
中度缺钠:血清钠在120~130mmol/L;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5~0.75g。 重度缺钠: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75~1.25g。 在失钠多于缺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机体对这个变化的反应是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减少,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但细胞外液的量反更减少。组织间液进入血液循环,虽能部分地补偿血容量,但其结果是导致组织间液容量的减少更甚于血浆的减少。面临血量的明显减少,机体将不再顾到渗透压面尽量保持血容量。低渗性缺水时,在血清钠尚未明显降低之前,尿钠含量减少。 2.治疗
(1)积极处理病因。
(2)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注射:轻度和中度缺钠时,按估计的缺钠程度补给,(0.9%氯化钠)如体重60kg病人,血清钠为130~135mmol/L,则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5g,计需氯化钠30g,先补给1/2量即15g,加日需氯化钠量4.5g,总计19.5g,可以给5%葡萄糖盐水2000ml,此外再补日需量液体2000ml。氯化钠的另1/2(即15g),在第二天补给。
重度缺钠时,因常有休克(低钠性休克),应先补足血容量后给以输入高渗盐水(一般为5%氯化钠溶液)200~300ml。
(三)高渗性缺水 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态。
1.临床表现
(1)轻度缺水: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
(2)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尿比重高;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下陷,常出现烦躁。缺水量为体重的4%~6%。 (3)重度缺水:除上诉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缺水量超过体重的6%。 2.治疗
(1)尽早去除病因。
(2)经口补充水分,不能经口补充者,可以经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0.45%氯化钠溶液。
计算补液量:①根据临床表现,按体重百分比补充,例如轻度缺水的缺水量按2%~4%,补液量1000~1500ml,中度缺水按4%~6%,补液量2500~3000ml;②按血钠计算: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血钠正常值)×kg×4。计算量不可一日补完,以免水中毒,分两日给,另外还要补充日需量2000ml。
(3)因血液浓缩,体内总钠量仍有减少,故补水的同时应适当的补充钠盐。
(4)尿量达40ml/h后应补充钾盐。
(5)经补液后酸中毒仍未能完全纠正者,应给碳酸氢钠。
三种脱水比较
病因 病理生理 轻度 临床表现与分度 重度 中度 高渗性脱水 明显口渴,失水占体重2%~3% 严重口渴,乏力、尿少、比重高,皮肤弹性减弱,眼窝凹陷,烦躁,失水占体重4%~6% 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偏低,尿少、比重低,失盐0.5~0.75g/kg 上述症状加重,出现休克,失水占体重的7%以上 正常范围波动 高渗性脱水 进水量不足,排出量过多,如长期禁食、出大汗、气管切开等 失水小于缺钠,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脱水,ADH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低渗性脱水 慢性十二指肠瘘、体液急性丢失后只输入糖水,未输盐水 失水大于缺钠,细胞外液低渗,早期ADH分泌减少,尿量多,血容量不足;后期醛固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低渗性脱水 无口渴,乏力、头晕、尿量不减、比重低,失盐0.5g/kg 等渗性脱水 体液急性丢失如大面积烧伤、肠梗阻、腹膜炎等 失水与缺钠比例相当,以细胞外液丢失为主,如不补液,可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如补水不补盐,则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不口渴,少尿、畏食、恶心、乏力、舌干燥、眼窝下陷、皮肤干燥、松弛。失水占体重<4% 除上述症状外,皮肤弹性差,口唇干燥,脱水征,脉搏细速、血压偏低,失水占体重4%~6% 上述症状加重,高热、昏迷、上述症状加重,出现休克,失抽搐,失水占体重的7%以上 盐0.75~1.25g/kg 化验血钠 (mmol/L) 治疗原则 >150 轻度<135 中度<130 重度<120 1.先补等渗盐水 2.严重病例适量补高渗盐水 1.饮水 2.先补5%葡萄糖水,后补适量0.45%盐水和钾盐 首选补平衡盐溶液盐水和葡萄糖水各半,但先盐后糖 副作用:等渗性缺水病人,大量输入生理盐水治疗可导致当等渗性缺水时,有导致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因肾血流减少,排氯功能受阻所致(卫考在线) 二、血钾异常
(一)低钾血症 血清钾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正常值为3.5~5.5mmol/L)。 体内的钾约有98%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内液的浓度约为150mmol/L,是细胞内液的最主要的阳离子。(低钾性碱中毒常出现于胃肠减压)。 1.病因:
(1)长期进食不足。
(2)应用呋塞米和利尿酸等利尿。
(3)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 (4)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
(5)钾从肾外途径丢失:呕吐、持续胃肠减压、禁食、肠瘘、结肠绒毛状腺瘤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等。
(6)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或碱中毒。
归纳起来就是:摄入少;排出多;向组织内转移。其中排出多包括经肾脏和肾外途径丢失。
2.临床表现 多为负性症状。骨骼肌、平滑肌的无力(恶心、呕吐和肠麻痹)、心肌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ECG中T波低平、ST压低、出现U波以及反常性酸性尿。常伴低镁血症。
大多和肌肉、神经功能紊乱,以及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失去收缩功能有关。
(1)骨骼肌的无力最早出现,先从四肢肌,逐渐延及躯干和呼吸肌。有时有吞咽困难、进食及饮水呛咳,可有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有口苦、恶心、呕吐和肠麻痹等。 (3)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传导和节律异常。 (4)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出现T波降低、变宽、双相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
(5)病人可出现低钾性碱中毒症状,但尿呈酸性(反常性酸性尿)。(常考!!) 3.治疗
(1)及早治疗导致低钾血症的病因,减少或中止钾的继续丢失。 (2)可参考血清钾测定的结果来初步确定补钾量。 如病人有休克,应尽快恢复血容量。 补钾需要注意以下各点:(常考!!)
● 方式:补充钾盐,口服最安全可靠,不能口服者经静脉滴注氯化钾,必须遵循静脉补钾原则:
● 浓度:不过高[≤0.3%,也即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相当于氯化钾3g)]。 ● 速度:不过快(<80滴/分,也即输入钾时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 ● 总量:补钾不过量(24h不宜超过100~200mmol)。 ● 见尿补钾:也即无尿不补钾(尿量>40ml/h)。
静脉补钾时,心跳和脉率减慢常是血钾升高的标志,必要时要做心电图,防止高血钾发生。
(二)高钾血症 血清钾超过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1.病因 大多和肾功能减退,不能有效排出钾有关。 (1)进入体内或血液内的钾增多 (口服或静脉输入氯化钾、服用含钾药物、组织损伤及大量输入库存较久的血液)。
(2)肾脏排泄功能减退 (急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及盐皮质激素不足等。
(3)经细胞的分布异常 (酸中毒、应用琥珀酰胆碱以及注入精氨酸等)。
三、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酸碱平衡失调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由体内HCO3-减少引起。可分为阴离子间隙正常和增大两种。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浆中未被检出的阴离子的量,正常值为10~15mmol/L,主要由乳酸、磷酸及其他有机酸组成。AG=[Na+]-([Cl-]+[ HCO3-]) (一)临床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