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气象学习题(有答案)-5
A.相对湿度是80%B.相对湿度是91%;C.露点温度是12.4°CD.露点温度是15.8;A.上坡雾B.辐射雾C.平流雾D.蒸发雾12.夏;A.副热带高压B.阿留申低压C.印度低压D.蒙古;13.在江淮流域梅雨期,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大约;14.台风按其结构可划分成不同区域,其中天气最恶;A.台风眼B.外围大风区C.涡旋区D.反气旋区;15.已知某一周逐日
A.相对湿度是80% B.相对湿度是91%
C.露点温度是12.4°C D.露点温度是15.8°C 11.( )大多在夜间形成。
A.上坡雾 B.辐射雾 C.平流雾 D.蒸发雾 12.夏季影响我国的大气活动中心主要有( )。
A.副热带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蒙古高压
13.在江淮流域梅雨期,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大约在北纬( )。 A.15°附近 B.20°至25°之间 C.25°至35°之间 D.0°附近
14.台风按其结构可划分成不同区域,其中天气最恶劣的区域是( )。
A.台风眼 B.外围大风区 C.涡旋区 D.反气旋区
15.已知某一周逐日平均气温分别为11.0,12.0,9.0,8.0,11.0,12.0,13.0°C,对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0°C的作物来说,则这一周 。
A.活动积温为76.0°C B.有效积温为9.0°C C.活动积温为59.0°C D.有效积温为59.0°
三、判断改错题(对下列命题,你认为是正确的就在其题干前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未改正则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武汉地区从夏至到春分,白昼渐短,但昼长于夜。 2.垄作地的土壤温度日较差比平作地的大,有利于排水除渍,但不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3.当太阳直射光与地平面垂直时,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大小决定于大气质量数。
4.我国天气预报中所说的大雨是指日降水量为50.0-100.0mm降水。
5.人感觉空气潮湿,说明空气中的水汽量接近或达到饱和,但这时空气实际含水量的数值并不一定很大。 6.我国春旱主要出现在华南地区。
7.静止锋产生的降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强度变化小,降水累积量大。
8.地球低纬地区的年辐射差额为正值,但温度并非一年比一年升高,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9.我国西北内陆年降水少,年际变化大。
10.800mm等雨量线将我国分为东南湿润半壁和西北干燥半壁。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地面有效辐射 2. 湿绝热直减率 3. 露点温度 4. 低压槽 5. 锋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5
分,共15分)
1. 为何在晴天或在干燥条件下夜间降温幅度大? 2. 辐射雾和平流雾各是如何形成的?
3. 为何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气候有较大的差异?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主要的步骤和结果。每小题7分,共14分)
1.我国北纬36.5°处有一南北坡向的山坡,坡度均为30°,试求冬至日正午南北两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大气透明系数为0.7,太阳常数为1367W/m-2。
2. 一块温度为25 °C、露点温度为20 °C的气块,从海平面开始翻越一座2500m的高山,忽略气块到达饱和前露点温度的变化,并假设在迎风坡产生的凝结物全部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试求云底的高度、翻过高山后到达海平面时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已知气温为5.0、10.0、20.0、25.0和35.0°C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是8.7、12.3、23.4、31.7和56.3hPa)。
七、论述题(根据本课程的理论对以下问题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论述。每小题8分,共16分)
1. 试分析土壤耕翻或松土后产生的气象效应及其原因。 2. 试任举三种产生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分析其气流特征和阴雨天气的产生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