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课程目标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刊业的发展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时间,分析影视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社会认识到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用于创新的重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1.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2.大众媒体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晚清时期:
(1)外国人在华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陆续办报刊。《申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辛亥革命《民报》、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3、中共政论性报刊:《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4、新中国:中共党报党刊《人民日报》、《红旗》,主导宣传作用。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机,1895年电影诞生。 1、中国电影
(1)近代中国电影
1905年中国人摄制的电影《定军山》,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
(2)新中国电影新特点是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改革开放后电影事业走向辉煌。
2、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1)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中国电视业诞生。 (2)改革开放后电视得到普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
电视普及原因: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电视技术的进步;③国家政策支持。
三、互联网的兴起(第四媒介)(四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1、互联网发展
(1)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互联网的优势和影响
(1)集各种媒介优势于一体,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信息。
(3)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四、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媒体反映社会思潮,开阔人们视野,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2)主流媒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
【拓展综合】
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表现、特点 原因:(1)政治: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
②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社会变革的推动。
(2)经济:近代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 (3)文化:民主、自由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表现:(1)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娱乐首先在通商口岸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和更新。
(2)传统的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3)铁路、轮船、电报、电话传入中国,交通通讯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点:(1)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2)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不断加深。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