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地理专题12中国地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3:27: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南方地区差。

1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答案】C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解题思路】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造成该地中低产田较多的原因是由于该地的旱涝、盐碱、风沙,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该地单产的措施是选用高产、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以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减小旱涝对于农作物单产的影响,确保高产稳产,故选CD。A选项是提高总产量的措施,而非提高单产;B选项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是提供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

三、综合题

13.(2013高考题大纲版)(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分)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12分)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10分) 【答案】

(1)此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分)(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4分)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4分)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3分)

(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4分)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4分)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3)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6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66

【试题立意】该题以中国区域地理作为背景,以新疆轮台的小白杏作为切入点,考查了农业和工业区位。材料中的信息十分丰富,主要有:新疆、杏核的制作工艺和销售方向、等高线、河流、沙漠、轮台的位置等。获取了这些信息,再结合题意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题。试题立意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难易度: 中等。

【解题思路】(1)此题考查了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结合图中轮台附近的等高线以及穿过1000和2000m等高线的河流可判断轮台所在的地形为山麓冲积扇上,有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气候方面可参考新疆的气候特点或者从图中的沙漠判断气候。该地区对瓜果有利的气候主要是光照、气温日较差等。不利的条件是降水严重不足,灌溉水源宝贵。

【易错点拨】评价条件要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全面考虑。农业的自然条件除了自然条件的优势,还要注意自然条件的劣势。

(2)此题考查了工业区位中的区位选择。农产品加工属于工业的范畴。工业中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协作等。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需要保存和运输;从材料 “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说明义乌与美国市场联系密切以及义乌加工瓜子的相关产业联系密切;从“”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可推测其劳动力有经验、有技术。

(3)此题对比考查了两个地区各自的农业区位优势。东部地区比较发达,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有优势;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在农业资源、劳动力价格方面有优势。

14.(2013高考题福建卷) (37 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图12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7分)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67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 (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 【答案】(37 分)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试题立意】本题以重走\古丝绸之路\主题活动为线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适度展开,让学生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对\古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体现地理学科空间性,重视知识融合。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特征、城市形成条件、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原因分析等主干知识点。 【解题思路】

⑴分析某地气候特征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温方面从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气温年较差三方面分析,降水从降水的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

⑵注意审题“有利自然条件”,该题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中的自然方面,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答题。再结合图中的相关信息“M城及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图可知该地处河西走廊西北部,位于山前冲积扇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结合图可知M城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北路和南路交叉处,地理位置优越,容易汇集各地的人流和物流。

⑶本题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优点对比和社会需求方面进行答题。

⑷分析城市区位条件可从该地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资源状况、国家政策,产业特色角度分析。从图中可知N城地理位置特殊,属于边境口岸,可发展边境贸易;同时该地所处的自然地理优势角度分析;社会方面可从国家设立经济特区,本身就是政策支持。

15.(2013高考题广东卷) (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9)

68

(%) 100 80 60 40 20 0 (%) 100 80 60 40 20 1996 耕地 1998 2000 2002 水域 交通用地 2004 2006 林地 园地 0 2008 牧草地 未利用地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1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9.70%其它, 15.3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46.2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0%医药制造业, 2.5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7.50%食品制造业, 2.1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3.80%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4分)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4分)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2分)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8分) 【答案】41.(28分)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4分) (2)地形 河流(每空2分) (3)耕地:比重下降(2分)

69

原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4分)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2分) 原因: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4分)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大。(2分)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每点2分,满分6分)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对文字信息提取、统计图表的判读与分析,考查考生利用基本的地理知识、原理和技能,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培养考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特征。 【解题思路】(1)避暑,因此要说明夏温低;带上毛衣,因此要说明夜温低(日较差大);(2)西宁地处湟水谷地,因此城市用地沿谷地(地形)与河流分布;(3)两类用地比重变化,直接读图可知;耕地比重下降,是因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侵占耕地),林地、草地比重增加(故推耕还林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明显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材料中西宁经济迅速发展);(4)读图可知,西宁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热力及火电)等重工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因此导致的资源、能源消耗大;开采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工业生产排放酸性气体、粉尘、废水等污染环境;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高端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基础,因此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16.(2013高考题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西藏年楚河河谷(图6)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答案】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纬度低,地势高(2分),作物(油菜)生长期长(2分),光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2分);(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2分)。

【试题立意】本题主要考察农业区位分析自然条件部分,似乎很好组织答案,但是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的自然条件主要集中在气候、土壤等方面,这要求考生对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要深入掌握。同时本题涉及中国地理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的掌握。本题答案的组织重在答题思路的总结,作物的产量高和品质优是常规问题,加上本题给的区域为青藏高原区,考生

70

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地理专题12中国地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hdkj3vgol9bpag891bi6tck19hpxv003ja_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