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作者:麦舒燕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7年第09期
【摘要】 绝大多数的班主任都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及健康程度,却忽略了:班主任也是人,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隐患。近年来,各中小学由于教师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师生矛盾日益加深,甚至由此而引发犯罪案件,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息息相关。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物价飞涨等大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各种压力也随之增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整天和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状况如何?又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从而达到教书育人又不自误的目的呢? 【关键词】 班主任 心理健康 自我调适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046-02 0
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创造性等特点,而作为负责班集体全面工作的班主任而言,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一直从事初中教学,并担任班主任一职,深知新时期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之苦:正如我国著名诗人赵朴初所言:“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们每天五点钟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学生入睡。对于一些高度负责的班主任而言,一天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他想起今天备的那节课还有某个环节不够妥当,或是想起班里那个淘气王应当如何教化,于是又是一轮挑灯夜战。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必定给他们带来不少的压力:
1.生活压力:班主任工作繁忙而细致,经常因为忙碌而误了饭点,导致身心疲惫; 2.家庭压力:班主任工作具有空间广延性,其时间和空间的不定性使教师无暇顾及家庭,导致对家庭成员产生强烈的愧疚感;
3.知识更新的压力:现代社会知识结构和层次更新及快,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班主任的与时俱进显得更为重要,知识的更新必然会带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这使一部分班主任倍感吃力;
4.工作压力:班主任责任重大,工作量多,体弱者甚至不堪重负;
5.人际交往的压力:教师的劳动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但由于这种价值具有隐含性,社会上的许多人认为教师的付出与成效不平衡,不少地区的教师待遇远远不能与其社会价值等同起来,这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形成教师自卑、自弃等心理,造成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