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小卷子
(时间:40分钟 满分:30分 命题:范依强) 2016、1、8 (一)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中“念天地自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应该用的语气诵读。(2分) A、激动 B、平静 C、悲愤 D、喜悦 (二)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期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三)武 陵 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了。
(四)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词的上片追忆了昔日的一次欢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5、“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能流唱千古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五)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诗中“黄金台”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 人才的典故,请说说其用意是什么。(3分)
7、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报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面,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描写,而是从颜色入手,进行刻画。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六)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9、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七)春思二首(其一)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0、诗歌中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两个字是和。(2分)
11、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2分)
(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词的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3、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分)
(九)旅夜抒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1]。 14、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 。(2分)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