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考数学之压轴题精选(共30题人教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1 22:43: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m?125mx?x?m2?3m?2

44 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原点O和点A,点B(2,n)在这条抛物线上。 (1)求点B的坐标;

(2)点P在线段OA上,从O点出发向点运动,过P点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OB交于点E。延长PE到点D,使得ED=PE,以PD为斜边在PD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D(当P点运动时,C点、D点也随之运动)

? 当等腰直角三角形PCD的顶点C落在此抛物线上时,求OP的长;

? 若P点从O点出发向A点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同时线段OA上另一 点Q从A点出发向O点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Q点到达O点时停止运动,P点也同时停止运动)。过Q点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AB交于点F。延长QF 到点M,使得FM=QF,以QM为斜边,在QM的左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QMN(当Q 点运动时,M点,N点也随之运动)。若P点运动到t秒时,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有一条直角边恰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求此刻t的值。 y x 1 O 1 m?125m解:(1)∵拋物线y= ?x?x?m2?3m?2经过原点,∴m2?3m?2=0,解得m1=1,m2=2,

44y D 由题意知m?1,∴m=2,

125∴拋物线的解析式为y= ?x?x, C E 42B 125∵点B(2,n)在拋物线y= ?x?x上, A x 42O P ∴n=4,∴B点的坐标为(2,4)。 图1 (2)? 设直线OB的解析式为y=k1x,求得直线OB的解析式为 y=2x,∵A点是拋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可求得A点的坐标为(10,0),设P点的坐标为(a,0),则E点的坐标为(a,2a),根据题意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D,如图1。可求得点C的坐标为(3a,2a),由

1591122C点在拋物线上,得2a= ??(3a)2??3a,即a2?a=0,解得a1=,a2=0(舍去),

4242922∴OP=。

9 ? 依题意作等腰直角三角形QMN,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2x?b,由点A(10,0),

1点B(2,4),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x?5,当P点运动到t秒时,两个等腰直角三

2角形分别有一条边恰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CD与NQ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2所示。可证△D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OP、DP、AQ的长可依次表示为t、4t、

1、(2010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 ?

2t个单位。∴PQ=DP=4t,∴t?4t?2t=10,∴t=

10。 7 第二种情况:PC与MN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3所示。可证△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OP、AQ的长可依次表示为t、2t个单位。∴OQ=10?2t,∵F点在直线AB上,∴FQ=t,∴MQ=2t,∴PQ=MQ=CQ=2t,

∴t?2t?2t=10,∴t=2。

第三种情况:点P、Q重合时,PD、QM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4所示。此时OP、AQ的长可依次表示为t、2t个单位。∴t?2t=10,

∴t=

101010。综上,符合题意的t值分别为,2, 。 373y D

y D y D E B C M M E M C F B (C) A x N (E) N F Q O P A x N B F Q P O 图2 x

图3 O Q(P)

图4

2、(2010北京)问题:已知△ABC中,?BAC=2?ACB,点D是△ABC内的一点,且AD=CD,BD=BA。探究?DBC与?ABC度数的比值。 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先将图形特殊化,得出猜想,再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证明。 (1) 当?BAC=90?时,依问题中的条件补全右图。观察图形,AB与AC的数量关系为 ; 当推出?DAC=15?时,可进一步推出?DBC的度数为 ;可得到?DBC与?ABC度数的比值为 ;

(2) 当?BAC?90?时,请你画出图形,研究?DBC与?ABC度数的比值是否与(1)中的结论相同,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B

A C

解:(1) 相等;15?;1:3。

(2) 猜想:?DBC与?ABC度数的比值与(1)中结论相同。

证明:如图2,作?KCA=?BAC,过B点作BK//AC交CK于点K, 连结DK。∵?BAC?90?,∴四边形ABKC是等腰梯形, ∴CK=AB,∵DC=DA,∴?DCA=?DAC,∵?KCA=?BAC, ∴?KCD=?3,∴△KCD?△BAD,∴?2=?4,KD=BD, K 6 B

4 1 2 ∴KD=BD=BA=KC。∵BK//AC,∴?ACB=?6,

∵?KCA=2?ACB,∴?5=?ACB,∴?5=?6,∴KC=KB, ∴KD=BD=KB,∴?KBD=60?,∵?ACB=?6=60???1, 5 D 3 A ∴?BAC=2?ACB=120??2?1, C 图2 ∵?1?(60???1)?(120??2?1)??2=180?,∴?2=2?1,

∴?DBC与?ABC度数的比值为1:3。

3、(2010郴州)如图(1),抛物线y?x?x?4与y轴交于点A,E(0,b)为y轴上一动点,过点E的直线y?x?b与抛物线交于点B、C.

(1)求点A的坐标;

(2)当b=0时(如图(2)),ABE与ACE的面积大小关系如何?当b??4时,上述关系还成立吗,为什么? (3)是否存在这样的b,使得BO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b;若不2存在,说明理由. yy CC E EBOxOx B AA 图(1) 图(2) 第26题 解:(1)将x=0,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点A的坐标为(0,-4)

(2)当b=0时,直线为y?x,由??y?x1?2?x2??2?y?x2?x?4解得??xy,?y ?1?2?2??2所以B、C的坐标分别为(-2,-2),(2,2) SABE?12?4?2?4,SACE?12?4?2?4 y所以S?SCABEACE(利用同底等高说明面积相等亦可) GR当b??4时,仍有SABE?SACE成立. 理由如下

BOFQ由??y?x?b,解得??x1??y?x2?x?4??b?4,?b?x2??b?4 ??y1?b?4???y2??b?4?b所以B、C的坐标分别为(-b?4,-b?4+b),(b?4,b?4+b), 作BF?y轴,CG?y轴,垂足分别为F、G,则BF?CG?b?4, 而ABE和ACE是同底的两个三角形, 所以SABE?SACE.

(3)存在这样的b.

因为BF?CG,?BEF??CEG,?BFE??CGE?90? 所以VBEF?VCEG,所以BE?CE,即E为BC的中点

所以当OE=CE时,OBC为直角三角形,因为GE?b?4?b?b?b?4?GC 所以 CE?2?b?4,而OE?b

b2??2,

所以2?b?4?b,解得b1?4,所以当b=4或-2时,ΔOBC为直角三角形.

4、(2010滨州)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D的坐标是(0,3),以点C为顶点的抛物线y?ax?bx?c恰好经过x轴上A、B两点.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将上述抛物线沿其对称轴向上平移后恰好过D点,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指出平移了多少个单位? 解:

2

解:①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M=BM

在Rt△AOD和Rt△BMC中,∵OD=MC,AD=BC, ∴△AOD≌△BMC.∴OA=MB=MA. 设菱形的边长为2m,在Rt△AOD中,

m2?(3)2?(2m)2,解得m=1.∴DC=2,OA=1,OB=3.

∴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1,0)、(3,0)、(2,3)

2

②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3

代入A点坐标可得a=—3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2)+3

2

③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一2)+k,代入D(0,3)可得k=53

2

所以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一2)+53,平移了53一3=43个

单位.

5、(2010长沙)已知:二次函数y?ax?bx?2的图象经过点(1,0),一次函数图象经过原点和点(1,-b),其中a?b?0且a、b为实数.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用含b的式子表示); (2)试说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

(3)设(2)中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求| x1-x2 |的范围. 解:(1)∵一次函数过原点∴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 ∵一次函数过(1,-b) ∴y=-bx

2

(2)∵y=ax+bx-2过(1,0)即a+b=2 由?2?y??bx2?y?(2?b)x?bx?22得 ax?2(2?a)x?2?0①

22 ∵△=4(2?a)?8a?4(a?1)?12?0

∴方程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 ∴两函数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3)∵两交点的横坐标x1、x2分别是方程①的解 ∴x1?x2??22(a?2)2a?4 x1x2? ?aaa24a2?8a?1642∴x1?x2?(x1?x2)?4x1x2=?(?1)?3 2aa或由求根公式得出。 ∵a>b>0,a+b=2 ∴2>a>1 令函数y?(?1)?3 ∵在1

4a2∴4?(?1)?3?12 ∴2?4a24(?1)2?3?23 ∴2?x1?x2?23 a6、(2010长沙)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82 cm, OC=8cm,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O、C同时出发,P在线段OA上沿OA方向以每秒

2 cm的速度匀速运动,Q在线段CO上沿CO方向以每秒1 cm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

动时间为t秒.

(1)用t的式子表示△OPQ的面积S;

(2)求证:四边形OPBQ的面积是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1(3)当△OPQ与△PAB和△QPB相似时,抛物线y?x2?bx?c经过B、P两点,过线段

4BP上一动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N,当线段MN的长取最大值时,求直线MN把四边形OPBQ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

y C B

中考数学之压轴题精选(共30题人教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hhii03jie5a66i6tmib55397303xo0105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