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黑色的炭在日光下是黑色的,在月光下我们仍然认为它是黑色的。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对教师提出质疑,勇于向权威挑战,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具有( )。 A.深刻性 B.灵活性 C.敏捷性 D.批判性
10.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等,这些能力属于( )。
A.特殊能力 B.一般能力 C.模仿能力 D.创造能力
11.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加工、改造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有关现象,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该观点属于( )。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2.人们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来,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满十周岁的小学生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教师可以代为开拆查阅。( )
14.“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15.教科书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
16.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 ) 17.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
18.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因此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
19.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20.不管刮风下雨,学生们都能坚持锻炼,毫不动摇,这是意志果断性的表现。(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1.简述谈话法的含义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
22.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在二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环境、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管理的重构,要求教育者基于人的生长性及可塑性,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美”,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所需要的教育,获得个性化成长,逐渐形成了“成全每一个孩子”的理念。
学校创设了《“激活课堂”评价表》,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情境创设要引发学生的思考,能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要确保教师对学生不同理解的倾听,避免教师用自己的思考压制和取代学生的思考;要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契机。
走进教室,随处可见孩子们手捧书籍,静静阅读;在操场上,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项目则开展得如火如荼……师生关系良好、生生关系平等、家校关系和谐,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朝着实现“成全每一个孩子”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资料来源:尹从昭、曹海燕:《在这里,成全每一个孩子》,载《人民教育》,2018年第2期,有
改动。
(1)新时代的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6分)
(2)成为“成全每一个孩子”,新时代的教师应如何处理师生关系?(4分)
2019年安徽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 A.是教师享有的权利 B.是教师承担的义务
C.既是教师享有的权利,又是教师承担的义务 D.既非教师享有的权利,又非教师承担的义务
2.《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学校统筹各学科教师作业布置,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所留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 )。 A.一小时之内 C.两个小时之内
B. —个半小时之内 D.两个半小时之内
3.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口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的发展
4.虽然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等各不相同,但是儿童入学的年龄基本上都是六至七岁,其主要依据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文化传统 C.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D.生产力发展水平
5.中小学通过组织“研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 A.将惩罚 B.制度育德 C.明理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6.探究式教学的起始环节是( )。 A.明确问题 C.合作交流
B.自主探究 D.得出结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