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也可以汇总表反映许可证范围内、外各矿体(层)保有、消耗、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以及各类资源储量的平均品位。
6.10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计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计算结果(可用插表或与主矿产资源储量表合并),并评价其可靠程度。
6.11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6.12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通过资源储量结果对比,阐明资源储量变化,对已上表的资源储量进行准确的扣减,避免重复统计,同时分析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指导进一步工作。
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的报告,或者者虽未正式批准(或认定、备案),但已上表的资源储量(以下简称最近报告)。应用关系图说明本次核范围与最近报告范围的关系,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含矿石量、品位、金属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7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不改
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此章 。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摘述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时效性做出评价,提供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8结语
8.1对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新认识、资料完备程度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对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做概括性的评述。
8.2评价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防治的主要问题。 8.3指出矿山今后生产勘探(探矿)和开采、矿石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8.4建议注销核实的保有(占用、压覆、残留)资源储量情况。 附图
1.矿区交通位置图(可作报告插图)
2.矿区(井田、矿段)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有采矿权设置的,应表示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
3.含矿岩系(或矿层)柱状对比图
4.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
储量估算图合并)
5.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6.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7.资源储量估算图(平面、纵投影图)
上述附图5、6、7中,除应表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外,还应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
8.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坑、槽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
9.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
10.其它图件(根据不同矿种矿床及勘查手段确定) 11.矿区水文地质图 12.矿区工程地质图 13.矿区环境地质图
11~13号图可按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或综合图件。
14.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15.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16.矿坑涌水量估算图
17.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18.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19.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20.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附表
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
(1)单工程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 (2)断面或块段平均厚度、品位计算表
(3)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也可作正文插表) (4)断面或块段面积测定表 (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总表 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7.矿坑涌水量估算表
8.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9.水质分析成果表
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