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气体乙的内能不变 C.气体乙将热量传递给气体甲 D.气体甲的内能不变
E.最终甲、乙两种气体温度相等
8.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其中间一根电场线是直线,一带正电的粒子从直线上的O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A点。取O点为坐标原点,沿直线向右为x轴正方向,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在O到A运动过程中,下列关于粒子运动速度v和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粒子的动能和运动径迹上电势随位移x的变化图线正确的是
A. B.
C. D.
9.如图所示,ab、ac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位于同一圆周上,O为该圆的圆心,ab经过圆心。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两个滑环分别从b、c点无初速释放,用、分别表示滑环到达a点的速度大小,用、分别表示滑环到达a所用的时间,则
A. B. C. D.
10.奥运祥云火炬的燃烧系统由燃气罐(内有液态丙烷)、稳压装置和燃烧器三部分组成,当稳压阀打开以后,燃气以气态形式从气罐里出来,经过稳压阀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要对外做功 B.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分子的分子势能减少 C.燃气在燃烧室燃烧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
D.燃气在燃烧后释放在周围环境中的能量很容易被回收再利用 三、实验题
11.如图甲所示,一个小弹丸水平射入一原来静止的单摆并留在里面,结果单摆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摆球的质量为小弹丸质量的5倍,试求小弹丸射入摆球前的速度
,当角度很小时
,
已知
、
12.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做许多力学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利用此装置测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需要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来平衡摩擦力 B.利用此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不需要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C.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的倾斜度
D.利用此装置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时,不必适当垫高木板左端以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E.利用此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时、应将木板带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影响 四、解答题
13.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0时刻,振子从O、B间的P点以速度v向B点运动;在t=0.2s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在t=0.5s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 (1)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
(2)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cm,求振子在4.0s内通过的路程.
(3)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cm.从平衡位置计时,写出弹簧振子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14.水银气压计中混入了一个气泡,上升到水银柱的上方,使水银柱上方不再是真空。当实际大气压相当于764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时,这个水银气压计的读数为750mm,此时管中的水银面到管顶的距离为60mm,环境温度为17
。求:
(i)若环境温度不变,当这个气压计的读数为740mm时,实际大气压是多少? (ⅱ)若环境温度为27℃,且这个气压计的读数为752mm时,实际大气压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B C D C B 二、多项选择题
7.ACE 8.BD 9.AD 10.AC 三、实验题 11.
12.BCE 四、解答题
13.(1)1.0s (2)200cm (3)14.(i) (ⅱ)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种电荷控制式喷墨打印机,它的打印头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其中墨盒可以喷出极小的墨汁微粒,此微粒经过带电室带上电后以一定的初速度垂直射入偏转电场,再经偏转电场后打到纸上,显示出字符。不考虑墨汁的重力,为使打在纸上的字迹缩小偏转距离减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减小墨汁微粒的质量 B.减小偏转电场两板间的距离 C.减小偏转电场的电压 D.减小墨汁微粒的喷出速度
2.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二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两物体相遇
时两物体间距离最大
,若汽车牵引力做功为W,t1秒内做功的平均
B.相遇前,两物体在C.D.
时,两物体相距时,两物体相距
3.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秒末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秒末静止,动摩擦因数不变.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功率为P,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克服地面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平均功率大小分别为P1和P2,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