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1 超重和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
(2)视重:
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概念 超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产生 条件 原理 方程 运动 状态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失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完全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等于零的现象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g F-mg=ma F=m(g+a) 加速上升、 减速下降 mg-F=ma F=m(g-a) 加速下降、 减速上升 mg-F=mg F=0 无阻力的抛体运动情况;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 知识点2 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
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
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3.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原来的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1.正误判断
(1)超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增大了.(×) (2)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 (4)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
(5)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整体分析时,可以分析内力.(×) (6)物体完全失重时,说明物体的重力为零.(×)
2.[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应用](多选)(2015·江苏高考)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3-3-1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
图3-3-1
A.t=2 s时最大 B.t=2 s时最小 C.t=8.5 s时最大 D.t=8.5 s时最小
AD [人受重力mg和支持力FN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板的压力F′N=FN=mg+ma.当t=2 s时a有最大值,F′N最大;当t=8.5 s时,
a有最小值,F′N最小,选项A、D正确.]
3.[完全失重状态的应用]如图3-3-2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3-2
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 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
A [不计空气阻力,A、B两物体抛出后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g,两物体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此,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A正确.]
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多选)如图3-3-3所示,物块A的质量是B的2倍,在恒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光滑,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a1,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1;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粗糙,且物块
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a2,物块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
为N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导学号:】
图3-3-3
A.a1=a2 C.N1=N2
B.a1>a2 D.N1>N2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BC [设B的质量为m,则A的质量为2m;接触面光滑时,整体分析:a1=
FF=,2m+m3mFF-fF对B分析:N1=mBa1=.接触面粗糙时,整体分析:a2==-μg,可知a1>a2;对B33m3m分析:N2=ma2+μmg=,则N1=N2,B、C正确.] 3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及应用 F 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角度: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题组通关]
1.(2015·重庆高考)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t图象如图3-3-4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图3-3-4
B [根据v- t图象可知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判断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
2.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3-3-5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
【导学号:】
图3-3-5
A.处于超重状态 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C [当车减速上坡时,加速度方向沿斜坡向下,人的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人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合力的大小不变.
人受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
将加速度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则: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mg-FN=may.FN<mg,乘客处于失重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
关于超重、失重的四点提醒
(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否沿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发生超、失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3)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4)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有使物体产生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其他效果.此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液体不再产生压强和浮力等.
1.方法内涵 对系统内的物体逐个隔离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隔离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1)整体法:其优点是只需分析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避开了系统内部繁杂的相互作用,更简洁、更本质地展现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缺点是无法讨论系统内部的情况.
(2)隔离法:其优点在于能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清楚,能把物体在系统内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物体所受的外力,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缺点是涉及的因素多且较繁杂.
2.选取原则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多维探究]
●考向1 涉及滑轮的连接体问题
1.(多选)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3-3-6甲所示,沿斜面方向的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
动力学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3-3-6
A.轻绳的拉力等于Mg B.轻绳的拉力等于mg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