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考试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8:14: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4'*5)

1、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2、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愈大,光合能力愈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强度不再增加。强光对叶绿体有破坏作用,因而光合强度反而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3、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种子用价(%)=净度×发芽率/100

4、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称为田间持水量。

5、木质化:随植物的成长成熟,细胞壁上生成木质素,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使植物组织变地牢固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木质化。

6、牧草丰富度:指一种草在草群中产量的大小,可以用各种草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数表示。 7、牧草出现率:指植物出现的频度,即一种草在草地分布的广泛程度。

8、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 9、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10、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对家畜有毒的物质,可以为家畜所采食,但在植株上具有芒刺,能造成家畜的机械伤害,或体内含有某些化学成分,虽对家畜无毒害,但能使畜产品变质的,都属有害植物。

二、选择题(1'*10)

1、

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汽态水运动、毛管水运动和重力水运动。 3、我国的土壤分为八个土壤大区

4、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缺氮症状:叶片渐黄,植株小,生长慢,籽粒不饱满。过多造成徒长。缺磷症状:叶色变暗绿转紫红或红褐色,使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严重时影响繁殖器官形成。缺钾症状: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受到抑制,茎杆的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淀粉含量降低,籽粒减少,严重时叶尖叶缘枯焦变成黄褐色。 5、我国草地的主要害鼠

6、玉米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地位远超过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是分布最广的一种作物,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短日照植物,为喜温植物,对氮素要求较高。 7、高粱属喜温植物,抗旱性强,耐涝耐盐碱

8、蚕豆、豌豆属长日照植物。秣食豆为短日照植物

9、豆科牧草:苜蓿、白三叶、草木樨、沙打旺、红豆草

10、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老芒麦和披碱草、黑麦草、早熟禾、紫羊茅、羊草、野大麦 11、青贮和黄贮都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进行储存的,因此统称为“微贮”。 12、青饲料的收割时期:豆科植物应在初花期,禾本科物宜在抽穗初期。

13、可以把天然草地的饲用植物分为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杂类草类4种经济类群。对牧业经济价值最大的是禾本科和豆科草类,共同组成了畜牧业的饲草基础。 14、禾本科植物是组成我国天然草地植被的主要草类

15、莎草科草类其中分布最广、饲用价值最大的是苔草属和嵩草属

16、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过程中,要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叫做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 17、从返青到枯黄的天数叫生长天数或生长期 18、根茎-疏丛型草类,由短的根茎把许多疏丛型株丛连在一起,形成稠密的网状是放牧地上最有价值的与理想的生草土。

19、牧草的能量价值指标可采用可消化有机物、可消化养分总量、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

20、测定牧草的消化率,多用牧草干物质中细胞内容物的百分数乘以0.98(细胞内容物的消化率),再加上细胞壁部分的消化率百分数。

21、消化率由高到低明显下降的转折点,在禾草为抽穗期、其他牧草多在盛花期, 22、牧草不同器官的消化率高低顺序为:叶片﹥小穗﹥节﹥节间和叶鞘 23、幼嫩牧草消化率高,愈近成熟期,消化吸收率愈低。

24、各种家畜对牧草的采食幅度顺序是:山羊﹥骆驼﹥绵羊﹥肉牛﹥奶牛-马

25、适口性评定等级的划分按6级分制评定:5级、优;4级:良;3级:中;2级:可;1级:下;0级:劣

26、有毒植物的毒性是相对的,不同的家畜对同一种有毒植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如大花飞燕草对牛和马毒性很大,但对羊、特别是山羊无毒。 27、生物碱在加工调制,如晒干、青贮时,并不减少。 28、独行菜的种子内所含的芥子甙

29、要在喷药后臆断时间,一般10-15天才能放牧家畜。

30、载畜量包含三项因素:家畜数量、放牧时间、草地面积。其中两项不变,一项为变数,即可说明载畜量

31、混合放牧家畜的数量不得超过单一家畜数量总数的10% 32、轮牧周期(天)=每一分区放牧时间(天)×分区数

33、牧草生长到10~15cm时可再次放牧。轮牧周期长短取决于牧草的种类、生长速度和草地气候、土壤等各种自然条件。但首先决定于牧草再生速度。

34、牧草的生长阶段与消化率有密切关系。幼嫩牧草消化率高,愈近成熟期,消化吸收率愈低。幼嫩牧草消化率在75%以上,而冬季枯草消化率在50%以下。

三、填空题(1'*10)

1、植物物候期消化率的变化

2、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第一阶段散失游离水,第二阶段散失结合水,第一阶段在活细胞中进行,以异化作用为主导的生理过程。第二阶段在死细胞中进行,在酶参与下以分解为主的生化过程。短期干燥时不发生显著变化。长期干燥时,酶活性加剧使氨基酸分解为有机酸而形成氨,尤其当水分高时(50-55%)拖延干燥时间,蛋白质损失很大

3、植物可以利用的土壤有效水分介于什么和什么之间 植物的有效水分 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4、土壤组成

5、放牧时控制畜群方法:赶牧、领牧、和拦牧。 6、草地植物的经济价值包括饲用价值和生产价值。 7、光合产物/强度多少的决定因素

四、简答题(6'*5)

1、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1) 生活力特别强 (2) 种子成熟早 (3) 种子量大

(4) 种子和果实具有特殊器官

2、施肥的目的和任务

(1)增加土壤肥沃性,为植物丰产供应充足养料。

(2)改善土壤理化性,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为植物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3)调节土壤反应,为植物和微生物创造有益的环境。 (4)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3、牧草混播建植草地的优越性 (1)具有比单播高而稳定的产量 (2)含有较完全的营养成分 (3)具有较好的适口性

(4)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5)具有较强防除杂草和病虫害的能力

4、牧草及饲料青贮的优点

1) 青贮可减少营养物质损失,并能保持新鲜饲料的优良品质。 2) 长期保存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的青鲜状态,并能常年供应。 3) 青贮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4) 扩大饲料来源,利于畜牧业发展。

5) 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便于大量、长期贮藏,既经济又安全。 6) 青贮可减少或消除消化道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减轻杂草危害。

5、玉米良种的选择

饲用玉米要根据目的不同加以选择:

(1)精料用玉米 适合当地风土条件,成熟良好,产量高而稳定的优良品种;

(2)青刈青贮玉米 植株高大,分支多,茎叶茂盛,青料产量高、品质好的中、晚熟品种; (3)种用玉米 选择穗大,排列整齐,籽粒饱满,符合本品种性状的果穗,掐头去尾(各3-4cm),留中间脱粒做种。

6、合格干草应具备的标志 (1)凡含水量在17%以下; (2)毒草及害草不超过1%;

(3)混杂物及不可食草在一定范围以内; (4)不加任何处理即可用于喂养家畜或贮藏。

符合此条件即为合格干草,不符合此条件,即为不合格干草。

7、植物的物候期

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过程中,要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叫做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

(1)萌发(萌芽) 多年生牧草每年春季,当条件适宜的时候便开始萌发再生,此时便称为萌发期(或称为返青期)。

(2)分蘖-分枝 禾本科牧草从分蘖节产生侧枝的时期叫分蘖期;豆科牧草和杂类草相应的时期叫分枝期,即新苗基部叶腋产生侧枝的时期。

(3)拔节期 禾本科植物在地面出现第一个茎节时叫拔节期。

(4)抽穗-现蕾期 禾本科草类50%的花穗从顶部叶鞘伸出时称为抽穗期。豆科及杂类草50%形成花苞之时叫现蕾期。

(5)开花期 花冠(禾草为稃壳)张开,雄蕊伸出,开始散布花粉之时为开花期。 (6)结实期 由受精至种子完全成熟叫结实期。

(7)果后营养期 牧草结实后,产生夏秋分蘖时叫果后营养期。

(8)枯黄期 植物结实后由于水分不足、温度下降、霜冻危害而致使牧草变枯,自此直至次年返青前叫枯黄期。

8、影响牧草化学成分的因素(详细)

(1)植物种类:禾本科、莎草科富含无氮浸出物、豆科富含蛋白质、菊科富含粗脂肪、藜科富含矿物质。

(2)植物的器官和部位:叶比茎富含蛋白质和胡萝卜素,粗纤维含量较少。

(3)生长阶段:在生长早期蛋白质含量较高,以后可消化蛋白质减少,粗纤维增加,牧草在开花期粗蛋白含量比以前生长阶段可下降50%。

搜索更多关于: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考试资料 的文档
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考试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hmi53swhr3jk4g7sni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