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做________ 实验。 ②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用塑料薄膜封闭),目的是隔绝_______ 。 22 .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高温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
(2)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铝、铜、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某同学在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他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几个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其中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第 6 页 共 14 页
23 .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
(2)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3)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物质,提纯乙物质的方法是_____;
(4)如图2,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对应的X和Y物质是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和水 B 镁条和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水 D 氢氧化钠和水
三、实验题
24 . 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5%过氧化氢溶液和石灰石,以及下列仪器:
⑴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
⑵利用上述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不改变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的情况下,它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另一种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第 7 页 共 14 页
(4)若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氧气需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5)为探究氨气的性质,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同时反应中还有一种气体单质生成。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①是Cu;②是Cu2O;③是_______。
若猜想①成立,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红色物质中是否存在Cu2O:________________。(操作、现象、结论.)
四、推断题
25 . 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为_____________ (2)在常温下若乙是气体,则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_____
(3)在常温下若甲是固体,乙是无色液体,则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___
26 .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MgCl2、Fe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试验:
第 8 页 共 14 页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许加入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③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也无明显现象。请问:
(1)由实验①可知,原粉末中没有_________;实验②可证明原粉末中没有_________;实验③可证明原粉末中没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请判断原粉末中可能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原粉末中的成分,按下图试验:(提示:在AgNO3、BaCl2、Ba (NO3)2中选择两种作为A、B试剂,且A、B的阳离子不同)
用化学式填写:粉末成分________________;试剂A__________;试剂B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7 . 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2)操作①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3)洗涤后的滤渣不能暴露在空气中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六、科学探究题
28 . 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第 9 页 共 14 页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饱和和石灰水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二氧化碳与碳酸钙、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 B.NaOH溶液液 C.饱和 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假设2成立;
(3)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仍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但同时用pH传感器监测烧杯中溶液的pH,所得图像如图3所示;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D点处溶液的溶质主要有(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段主要发生两个化学反应: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b(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七、计算题
29 . 过氧化氢( )
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
(1)小明从试剂商店购得一瓶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于制取氧气。若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600g,
第 10 页 共 1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