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对二语(外语)教学的启示
The Research on Successful learner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Its
Inspiration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LEI Chunhua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 This essay mainly reviews the classic studies on successful learner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it also explores how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can get inspired from these studies.
1 优秀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得到蓬勃发展,语言教学的趋势也随之转变了方向,从“教”向“学”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策略因为能促进学习者高效率学习而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优化学习过程、促进语言知识和信息知识的内化而采用的技巧、路子或行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对优秀语言学习者使用的策略进行描述。因为一旦确认了他们使用的策略,就可以把这些策略推广到不成功的学习者。
一般有三个方法来探查优秀学习者的策略使用状况。首先通过日常观察,直接判断优秀学习者的策略使用状况;第二是通过书面调查表或者访谈来辨认和采访成功的学习者;第三是对成功和不成功的学习者进行调查
第 1 页
或实验对比。
针对“优秀语言学习者”的研究是由Rubin(1975)倡导的。通过观察和直觉,Rubin发现:优秀语言学习者是敢于猜测的人,他们有强烈的交际渴望,甘愿犯傻。与此同时,他们也注重形式和意义。另外,优秀语言学习者会积极监控自己的言语和他人的言语。Rubin是一位谨慎的研究者,她认为,这些策略的使用依赖于目标语熟练度、学习者年龄、学习任务、个体风格、语境和文化差异等条件。
Naiman等人(1978)的策略研究则会聚于成功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该研究的方法更为科学,要求学习者在调查和访谈中描述和解释自己的策略使用。该研究不仅利用了Stern策略表单(十个项目),而且使用了Naiman开发的策略调查列表。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的语言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把语言看作为规则系统和交际方式。另外,他们擅长调整语言学习的情感需求并懂得如何监控语言行为。 Rubin(1975)和Naiman 等人(1978)的具体结果如下:
Chamot和 Impink-Hernandez等人(1988)凭借较为全面的证据指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能够更加灵活和适当地使用策略。研究者在四个学期跨度内调查了学习西班牙语和俄语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学习者。学生被老师划分为“有效学习者”和“无效学习者”两类。有效学习者会在大范围内使用学习策略,他们有能力选择与特定任务相适应的策略。有效的学习者在方法上更有目的性,不仅采用“理解性监控”的频度比“输出性监控”大得多,而且能广泛地利用各种常识和知识。其它一些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第 2 页
O’Malley(1990)等人发现,有效的学习者不仅能够意识到使用中的策略及其原因,还能自我选择策略并有机地把那些适合学习要求的策略结合起来。虽然也有研究认为,不善于学习的人也能够意识到自己使用的策略,但是他们不能根据学习任务很好地协调这些策略。这样的学习者学到的不是把语言组合成条理分明的系统,而是一些杂乱无章的、零碎的语言项目的堆砌物。
上述研究都以课堂环境为背景。Carson和Longhini(2002)则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使用了一位女教师的日记记录为研究材料。这位教师前往阿根廷工作、生活。在阿根廷(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八周内,她并没有受到西班牙语的正式指导,但却练会了基本的对话技巧。她用日记详细地记录了她学习西班牙语的情况,把焦点集中在她运用的学习策略上。该研究结果表明这位教师的补偿策略和社交策略使用得最多。
亚洲地区优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使用状况是否有独特性?该地区的研究者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Wharton (2000)调查了678名在新加坡学习外语(日语和法语)的大学生。该研究的参与者来自多文化背景下的持双语者。结果表明,使用学习策略较多的学习者往往目标语熟练度更高。 通过综合67部研究著作,日本学者Takeuchi(2003)总结了初、中、高三个阶段的优秀的外语学习者的策略使用特征。综述发现,各阶段的优秀学习者都很重视元认知策略,但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他们更倾向于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机会使用语言”并“对学习有确切的需求和计划”,在中级阶段更喜爱“仔细透彻和有规律地练习”,在中级和高级阶段时则把重点放在“强迫自己使用语言”上。Takeuchi指出,优秀学习者对元认知策略
第 3 页
的重视可能是因为在日本的外语环境中,与外语的接触机会相对不多,监控、计划和评估是成功学习不可避免的方式。
国内学者文秋芳(1995)利用面谈、日记等方式,发现我国优秀的英语学习者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管理策略的使用。优秀学习者能够成功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主动权,能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并选择和评估自己使用的语言学习策略,一发现问题就及时调整。
马广惠(1997)在对12名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优秀的学习者和不优秀的学习者各占一半)的调查则发现优秀学习者使用的机械记忆策略比不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使用得少。
此外,也有些国内研究认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没有显著的策略使用特点。
上述这些典型研究探讨的是国内外优秀二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基本状况。这些策略研究能够启发我们思考和寻找语言学习的有效促进因素。
2 二语(外语)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优秀的语言学习者能更多、更好地使用特定的学习策略。教师应该帮助二语(外语)学习者灵活运用这些学习策略,促进高效率的学习。
Rubin和Naiman的研究反映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而且勇于实践、主动交际,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懂得调整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而国内学生却缺乏这样的策略实施活力。他们的外语学习往往各自为政,“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相互间没有充足的
第 4 页
交流。所以,教师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语言探索精神,促进合作学习的气氛(雷春华,2006),帮助学生学会倾诉,减少焦虑和压力。
Chamot和 Impink-Hernandez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到,第一,外语学习者不应滥用学习策略,而需灵活地针对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实施合适的策略行为。第二,外语学习者应重视“输入监控”策略,在理解他人话语时多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批判态度;同时,在进行语言表达(尤其是口语表达)时,要有自信,慎用“输出监控”,从而保持一定的流畅性。第三,外语学习也是一种接纳外国文化的过程,应该积极利用世界常识,语用知识和其他语言的知识来促进外语学习。
O’Malley的研究提醒我们,外语学习是有意识的认知过程,学习者应当不断总结和反省自己的策略方法使用状况,不可蒙着脑袋卖蛮力。否则不仅不能高效率地学好语言,反而事倍功半。
Carson和Longhini发现,社交策略和补偿策略是自然环境中的优秀学习者使用最多的策略。看来,学习者应该在课外积极寻找机会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并对不理想的交际效果利用副语言解释、重复等方法进行聪明地补偿,在语言使用和效果弥补中提高语言能力。
日本学者Takeuchi和我国学者文秋芳的研究让我们意识到,在非浸没式的语言学习环境里,元认知策略应该值得学习者更多的重视。只有在学前仔细计划和组织,学中认真监督和管理,学后科学评估和反思,才能有效利用尚不充分的外语交际资源,把握好外语的形式、意义和语用,提高交流能力。
从马广惠的研究中,我们知道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方式不是外语学
第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