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月考试题·广东(三)
地 理
(考试范围: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口和城市)
命题人:广东华南师大附中 林春鸿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三月考试题·广东(三)·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我国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甲处河谷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A.可能是长江两岸平原 B.可能是渭河平原 C.可能是黄河三角洲 D.可能是松花江河谷 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乙山脉北坡自然带较南坡复杂,雪线偏低 B.乙山脉北坡自然带较南坡简单,雪线偏高 C.甲河谷是该地主要的人口、农业分布区 D.甲河谷的形成与向斜凹陷的地质构造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对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图中所示为断层下陷所形成的地堑,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为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甲河谷是该地主要的人口、农业分布区。根据图中指向标,乙山脉南面为阳坡,热量较北坡充足,自然带较北坡复杂多样,雪线偏高。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如果在A处开采煤矿,可能产生透水事故
B.如果在B处开采煤矿,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C.C处岩层可能存在生物化石 D.D处岩层可能存在生物化石
【解析】本题考查对岩层新旧的判断和地质构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3题,根据图示,侵入岩保持连贯,而一系列的沉积岩被它所切断,可以推断出先是沉积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后发生断裂产生断层,最后被侵入岩侵入切断。第4题,A处为背斜,利于储气,B处为向斜,利于储水。因此A处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而B处可能发生透水事故。C处为石灰岩,属沉积岩,可能有化石。D处的侵入岩,来源于高温的岩浆,不可能存在化石。
5.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如果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 D )
A.山地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B.太阳辐射明显加强 C.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D.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最有可能是全球变暖所致,因此,山地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应该升高,原来的地方可能由阔叶林代替。太阳辐射的变化不明显。羊八井地热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雪的比热容比地表大,积雪的面积减小了,对地表温度的调节作用也就减小了,所以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老年人口比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有( B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D )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可能导致就业困难 C.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D.社会负担加重
8.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东已经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常住人口为1.043亿人(其中户籍人口8500万人),常住人口10年间共增加了1788万人,增长了20.69%,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 A )
A.迁移到广东的人增多 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C.新生儿性别比偏高 D.老龄化问题严重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第6题,读图可知答案。第7题,人口老龄化表明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最直接的影响是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由于人口增长缓慢,对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影响不明显。第8题,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快主要是外来人口的迁入。
下图是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A ) A.A处适合布局工业区 B.B处适合布局居住区 C.C处适合布局商业区 D.D处适合布局绿地
10.该城市水厂、污染处理厂、重型机器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的数字符号组合合理的是( B )
A.①水厂 B.②印染厂 C.③污染处理厂 D.④重型机器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9题,考虑到风向和交通、河流等因素,A处靠近铁路和河流,位于下风处,应布局工业区;D处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应布局商业区;C面积广大,应为居民区。B位于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应为绿地,可以起到防护作用。第10题,①在下游,应为污染处理厂;②靠近河流和铁路,可以布局印染厂或重型机器厂;③在居民区,不适合布局有空气、噪声污染的工厂;④位于河流上游处,水质好,应为自来水厂。
11.2011年国庆前夕,国务院出台文件,将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河南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要实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C )
A.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B.加大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 C.扩大城市规模,减少农业用地
D.加大对支柱产业与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与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农业现代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中一个战略目标,所以以减少农业用地来推进城市化是不合理的,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6分。)
12.(28分)读“长江流域部分示意图和三峡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峡的成因是 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白帝城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背斜 ,三峡大坝位于三峡中的 西陵峡 上。(6分)
(2)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6分)
答: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地势: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的支流,水系庞大,水量丰富。(6分)
(3)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的是什么?(8分)
答: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调水、养殖、旅游等;(每点1分,最多6分)防洪。(2分)
(4)试分析三峡大坝的修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8分)
答:改变了周围地区的气候;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诱发地质灾害——岩崩、滑坡;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破坏;长江的鱼类资源的繁殖,洄游性鱼类受到影响;泥沙减少,海岸沉积减慢、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土壤盐渍化;顶托污水。(每点2分,共8分)
13.(28分)上海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上海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今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3,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其主要原因是 外来流动人口多 ,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6分)
答:影响:增强社会的活力;(2分)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系列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等。(2分) (2)根据图3,在人口年龄构成上,上海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老龄化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6分)
答:发展老年人产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区服务制度等。(任答2点,共4分) (3)上海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根据图1信息,图2中正确表示上海2006年产业构成的是点__C__(填写字母)。随着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预计今后变动的趋势是向__E__点(填写字母)的方向发展。(4分)
(4)根据图4分析上海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特点,并分析这种布局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8分)
答:市中心以第三产业为主,(2分)工业项目向周边国家级开发区和市级工业园区集中。(2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分散污染源;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推进郊区城市化;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任答2点,共4分)
(5)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建了许多城市公共绿地或绿化带、林带,试说明它们的环境功能。(4分)
答:环境功能:净化大气、调节气候、消减噪音、阻滞粉尘、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等。(任答2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