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胆红素(TB)正常值为( 1.7~17.1 )umol/L,其中直接胆红素(CB)为( 0~3.42 )μmol/L。
12.黄疸按病因学分类分为( 溶血性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 )、( 胆汁瘀积性黄疸 )。 13.呕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消化性溃疡 );咯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肺结核 )。
14.阿米巴痢疾粪便呈( 暗红色果酱样 ),细菌性痢疾粪便呈( 粘液脓血便 ),霍乱粪便呈(米泔水样)
15.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为( 钠和水的潴留 );( 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 );( 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淋巴液回流受阻 )。
16.便秘与腹泻交替者常见于( 肠结核 ),( 溃疡性结肠炎 ),( 肠易激综合症 )。 17.24小时尿量小于( 400ml ),或每小时尿量小于( 17ml )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超过( 2500ml )称为多尿。
18.离心沉淀后尿液,镜检下每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 3个以上 )即为血尿。
19.意识障碍可表现为( 嗜睡 )、( 意识模糊 )、( 昏睡 )、( 昏迷 )和( 谵妄 )。 20.昏迷的程度可分为( 轻度昏迷 ),( 中度昏迷 )和( 重度昏迷 )。
四、名词解释
1.症状:是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2.发热: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
3.牵涉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牵涉痛。
4.心源性哮喘:是指混合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呼吸困难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卧位明显,坐位或立位减轻。重者可采取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
5.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及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伴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异常。
6.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7.黄疸:是指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
8.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9.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带有未消化的食物、黏液、脓血。
10.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
五、简答题
1.临床上常见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热 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特 点 临 床 意 义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 24小时波动伤寒高热期、大叶性肺炎 范围不超过1.0 ℃。 又称败血症热型。指体温在39℃以上, 24小时体温波动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重症肺结核等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体温逐渐上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布鲁菌病 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下降至正常回归热、霍奇金病 水平,数天后体温又骤升,如此规律性交替出现。 结核病、癌性发热、风湿热等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五一定规律 2.吸气性与呼气性呼吸困难各有何特点?
答:(1)吸气性呼吸困难:临床表现为吸气特别费力,严重者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可伴有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喉鸣。
(2)呼气性呼吸困难:临床表现为呼气特别费力.呼气延长而缓慢或双呼气,常伴有干啰音。
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鉴别点 病 因 出血前症状 出血方式 出血的颜色 血中混有物 酸碱反应 黑粪 咯 血 呕 血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癌、肺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粘膜病变、胃肺脓肿和心脏病等 癌、胆道病变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咯出 鲜红 痰液、泡沫 碱性 无、吞咽较多血液时可有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 呕出 暗红、棕红,有时为鲜红色 食物残渣 酸性 有,可为柏油样,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天 一般无痰 出血后痰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4.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鉴别点 开始时间 发展快慢 水肿性质 伴随症状 心源性水肿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和眼脸 发展较缓慢 比较坚实,移动性小 肾源性水肿 从眼脸、颜面开始延及全身 发展常迅速 软而移动性大 伴有心功能不全病症,如心脏增大、心伴有其他肾病病症,如高血压、蛋白脏杂音、肝大、静脉压升高等 尿、血尿、管型尿、眼底改变等 5.昏迷的程度与临床特点。
昏迷程度 轻度昏迷 临 床 特 点 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和吞咽反射可存在。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刺激可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无眼球转动 意识完全丧失,全身肌肉松驰,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中度昏迷 深度昏迷
第四章 身体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意识障碍的是( E )
A.嗜睡 B.意识模糊 C.昏睡 D.昏迷 E.失语
2.面色苍黄、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缓、毛发稀疏为( B ) A.慢性病容 B.贫血面容 C.肝病面容 D.肾病面容 E.黏液性水肿面容 3.强迫端坐位见于( D )
A.脊柱疾病 B.急性腹膜炎 C.胸膜炎 D.心肺功能不全 E.心绞痛 4.小脑病变的步态是( B )
A.跨阈步态 B.醉酒步态 C.慌张步态 D.剪刀步态 E.蹒跚步态 5.局部皮肤发红隆起皮面,周围有发红底盘的皮疹为( C ) A.斑疹 B.玫瑰疹 C.丘疹 D.斑丘疹 E.荨麻疹 6.伤寒、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是( B )
A.斑疹 B.玫瑰疹 C.丘疹 D.斑丘疹 E.荨麻疹 7.蜘蛛痣一般不会分布在下列哪个区域在( D ) A.面部B.上肢C.前胸D.腹部 E.颈部
8.触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应注意的内容不包括( E ) A.部位 B.大小 C.数目 D.硬度 E.病因
9.左锁骨上窝触及一淋巴结,质坚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压痛,可能为( D ) A.淋巴结结核 B.淋巴结炎 C.左肺癌淋巴结转移 D.胃癌淋巴结转移 E.左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10.方颅可见于( C )
A.先天性疾患 B.囟门早闭 C.佝偻病 D.脑积水 E.变形性骨炎 11.瞳孔大小不等,并有神志不清,最可能为( D )
A.青光眼 B.虹膜炎症 C.药物反应 D.脑疝 E.濒死状态 12.不能在体表检查压痛的是( C )
A.上颌窦 B.额窦 C.蝶窦 D.筛窦 E.乳突 13.草莓舌见于( B )
A.核黄素缺乏 B.猩红热 C.缺铁性贫血 D.糙皮病 E.慢性萎缩性胃炎
1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胸廓形态是( C )
A.鸡胸 B.扁平胸 C.桶状胸 D.串珠胸 E. 漏斗胸 15.胸廓一侧膨隆多见于( A )
A.胸腔积液 B.肺不张 C.肺纤维化 D.阻塞性肺气肿 E.胸膜粘连 16.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 C )
A.胸腔积液 B.支气管扩张 C.支气管哮喘 D.慢性支气管炎 E.上呼吸道梗阻 17.Kussmaul呼吸是指(B)
A.呼吸浅快 B.深长呼吸 C.潮式呼吸 D.间停呼吸 E.叹息样呼吸 18.下列哪种呼吸方式提示病情较重( A )
A.间停呼吸B.潮式呼吸C.叹气样呼吸D.酸中毒大呼吸 E.呼吸浅慢 19.触诊乳房应从哪一部位开始( B )
A.内下象限 B.外上象限 C.内上象限 D.外下象限 E.乳头 20.胸部语音震颤增强常见于( A )
A.大叶性肺炎实变期 B.胸壁皮下气肿 C.阻塞性肺不张 D.支气管肺炎 E.气胸 21.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是指( B )
A.支气管呼吸音的时相发生改变 B.支气管呼吸音的听诊部位发生改变 C.支气管呼吸音的性质发生改变 D.粗糙性呼吸音 E.支气管呼吸音的音调强弱发生改变 22.胸膜摩擦音听诊最清楚的部位是( C )
A.肺尖 B.腋窝下 C.前下侧胸壁 D.背部 E.前胸上部 23.胸膜摩擦音与心包摩擦音的鉴别要点为( C )
A.有无心脏病史 B.咳嗽后摩擦音是否消失 C.屏气时摩擦音是否消失 D.体质状况 E.变动体位时摩擦感是否消失 24.气胸患者多采取的体位是( B )
A.仰卧位 B.健侧卧位 C.患侧卧位 D.俯卧位 E.半卧位 25.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 B ) A.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1~0.5cm B.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C.第5肋间,右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D.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0~1.5cm E.第5肋间,右锁骨中线内侧2.0~2.5cm
26.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可见于( D )
A.主动脉瓣狭窄 B.肺动脉瓣狭窄 C.房间隔缺损 D.室间隔缺损 E.二尖瓣狭窄 27.心脏叩诊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见于( B )
A.二尖瓣狭窄 B.高血压性心脏病 C.三尖瓣狭窄 D.心肌病 E.克山病 28.最能提示二尖瓣狭窄的是( E )
A.开瓣音 B.第一心音亢进 C.Graham-Steell杂音 D.二尖瓣面容 E.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