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2:24: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六) 班级( ) 姓名( )成绩( )

十四.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2)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4.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内容。这个成语应该是:

11

十五.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 ) ...2.联系上下文,翻译下列句子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译: (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12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七) 班级( ) 姓名( )成绩( )

十六.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 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③饯行于郊衢 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2.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

1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孤: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或: 沃: ③食不给 给: ④乃至被谗受贬 谗: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

14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八) 班级( ) 姓名( )成绩( )

十八.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15

搜索更多关于: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的文档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hygv16uo73gyk718441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