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建筑处理方面:建筑布局常因地制宜,灵活随机;建筑类型丰富(厅堂、轩、馆、楼、台、阁、榭、
廊、舫等);建筑造型一般都轻巧淡雅、玲珑活泼;细部装饰精致灵巧,色彩调和;建筑空间常开敞流通。
⑤花木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欣赏为主,较大的空间也成林栽种。
34、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35、清式彩画的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
解:1和玺彩画,其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2旋子彩画,其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等处。
3苏式彩画,其一般用于住宅、圆林。
36、阴阳有序的环境观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并举例说明。(“建筑意匠”中的内容) 解:1认定了方位是有主有从的(南向成了中国多数地区最重要的朝向) 2赋予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以互相依存又有主有次的属性
3这种序的观念与礼制对社会等级的维护要求相结合,在建筑中体现出等级观念。 例子就自己找找(p230~231) 37、古代选址的原则
解:1近水利而避水患。即接近水源但地势要高于洪水位。 2防卫性好。
3交通通畅,供应哟保障,这一点在较大的消费性城市尤为重要。 4注重小气候。 5理想的景观模式。
6有良好的环境主体,即对生活其中的人群的一定期望值,这是对社会环境的选择。 38、中国建筑群的特色(p9~11)
以对位等关系围合成院落和用廊相连组成,
大多数建筑群都以院落空间呈现在大地上
以简单的矩形并通过轴线均衡对称关系组成院落及院落群的几何秩序
其中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完全对称,而是不仅关注形式,尤其关注其内涵
1中轴对称,向纵深发展的布局方式。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次要建筑,对称的布置在两侧,且低于主建筑。 2以院落为中心的空间组合和序列。 3艺术形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屋盖层是制约周围空间的主要结构。
四、简答题
1.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答:1) 以宫城为核心,居全城中央。左祖右社,面朝后市。2) 宫城内前朝后寝。3) 有一条明显的以三朝五门为主的中轴线。4)采用棋盘式道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5) 一般有三道城墙。 2.中国古代宫殿布局特点。 答:1)“三朝五门”制度 2)“前朝后寝”制度 3)轴线组织院落式布局 3.中国古代屋顶曲线的基本形式和形成原因。
答:屋顶曲线的类型(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线)有以下三种:
1)檐口曲线 ;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 3)屋脊曲线。
屋顶曲线的形成原因:1)举架(举折)做法;2) “反宇向阳”;3)排送雨雪;4)建筑审美。
4.中国佛塔的基本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答: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姿,形式多样。从造型上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 喇嘛塔(藏式塔)、傣族塔、金刚宝座塔等;
5..简述汉传佛教寺庙建筑布局特点:
答:中国汉地佛寺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的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
6.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7.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五门”的阶段。 8.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答: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装饰简洁,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期:
答:1)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周以前) 2)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3)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 4)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 10、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答: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就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五代,喻皓的《木经;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 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清代,工部《工程做法》。
1.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答:1) 以宫城为核心,居全城中央。左祖右社,面朝后市。2) 宫城内前朝后寝。3) 有一条明显的以三朝五门为主的中轴线。4)采用棋盘式道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5) 一般有三道城墙。 2.中国古代宫殿布局特点。 答:1)“三朝五门”制度 2)“前朝后寝”制度 3)轴线组织院落式布局 3.中国古代屋顶曲线的基本形式和形成原因。
答:屋顶曲线的类型(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线)有以下三种:
1)檐口曲线 ;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 3)屋脊曲线。
屋顶曲线的形成原因:1)举架(举折)做法;2) “反宇向阳”;3)排送雨雪;4)建筑审美。
4.中国佛塔的基本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答: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姿,形式多样。从造型上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 喇嘛塔(藏式塔)、傣族塔、金刚宝座塔等;
5..简述汉传佛教寺庙建筑布局特点:
答:中国汉地佛寺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的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
6.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7.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五门”的阶段。 8.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答: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装饰简洁,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期:
答:1)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周以前) 2)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3)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 4)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 10、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答: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就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五代,喻皓的《木经;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 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清代,工部《工程做法》。 11、 《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答: 《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重要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以及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三、作图题 1、鸱尾
2、佛光寺大殿平面 P156 3、北京天坛平面 P131
4、金箱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双槽的柱网平面P274 图为老师所画 5、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的简单示意图 P4 6、御路踏跺P263-264 7、礓礤(如意踏步)P264 8、寻杖绞角造、寻杖合角造P264
9、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会画:庑殿、重檐庑殿、歇山、重檐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单坡、平顶)P7-8 10、嫩戗发戗(立面图,并注明关健构件)P305-306 11、水戗发戗(立面图,并注明关健构件)P305-306 12、北京四合院住宅(平面图及标注各部分的名称)P99 13、北京四合院住宅鸟瞰图P9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