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要受到某个重大打击才会真正学会修改自己的一些人格缺点。 第2课 故都的秋
——借得清秋一缕魂
教学目标:
1、读出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 2、品味文章所表现的秋景特点。 3、领悟作者认知人生的心境。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所表现的秋景特点。
教学难点:
1、领悟作者认知人生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古至今,人们写秋的文章不在少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毛泽东笔下的秋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笔下的秋天。同样是秋,有人看到的是喜迎丰收,而有人看到的是万物萧条。是因为秋天独独不同了呢?还是个人心境不同?
一处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内心世界,那么在作家郁达夫的笔下,秋天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反映了他怎样的心境?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郁达夫的脚步,去领略故都的秋。
二、学习目标(PPT展示)
1、读秋情 2、品秋味 3、悟心境
过渡语: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凭借独特的构思及优美的语言,对故都的秋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同时也抒发他独有的内心情怀。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一是读,读出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二是品,品味文章所表现的秋景特点。 三是悟,领悟作者认知人生的心境。
三、读秋情
1、拿到一篇文章首先看题目,故都,指的是哪里?——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北平的秋?故都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感情色彩? 喜爱、怀念、眷恋之情
补、(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故都突出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作者曾经在北大教过书,也就是说在北平呆过几年,并且他夭折的长子和几个牺牲的革命战友都是葬在北京的,所以北京在他心中,也相当是第二个故乡了。
过渡语:由此可见,作者是以一种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描写这故都的秋的。那么,让作者不远万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秋天到底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地浏览第一自然段,找出形容北国之秋特点的形容词。
四、品秋味
1、故都的秋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清、静、悲凉(有十足的秋味)
2、第三到第五自然段通过哪些景来体现这种清、静、悲凉?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