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行政许可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在《行政许可法》施行后继续有效。(错)
41、行政许可的申请书必须采用格式文本。(错) 42、行政许可的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尽量要当场作出决定,并作出书面或口头的行政许可决定。(错)
43、行政机关一般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30天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3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批准可以延长15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除外。(错)
44、实施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事项的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作出,以体现公平竞争。(对) 45、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数量有限的许可,同等条件下,先申请的优先。(对)
46、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时,如有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它利益的,就是贪污犯罪,应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错) 47、结婚登记属于行政许可。(错)
48、对于数量有限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在申请人中任意选择一人,准予行政许可,这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范围。(错)
49、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未经公布,不能成为实施该行政许可的依据。(对)
50、出于公益需要,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给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赔偿。(错)
51、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依法提出的延续申请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拒绝延续。(错)
52、行政机关可以适当收取许可证工本费。(对) 53、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的,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任何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对) 54、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的,行政机关不指定教材,但应当组织考前培训。(错) 55、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许可条件之外,适当增设其他条件。(错) 56、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含法定节假日。(错)
57、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有权自主决定停业、歇业。(错)
58、对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收到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5日内告知申请人不受理。(错)
59.“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权限的唯一原则。(错)
60.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对)
61.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
6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对)
63.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对)
64.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对)
65.行政机关负有公开政府信息的义务,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均应当公开。 (对)
66.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对)
67.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对)
68、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错 )
69、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息渠道,为信访人采用信访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错)
70、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形式。(错)
7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具体负责信访工作。(错)
7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错)
73、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错)
74、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行政复议。(错)
75、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行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
7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就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及其被采纳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不定期提交信访情况分析报告。(错)
7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对)
78、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错)
79、信访人对居民委员会成员的职务行为不服,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对)
80、涉及两个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最先收到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受理。(错)
8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人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对)
82、信访工作机构可以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