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内肌同时收缩
B.梭外肌收缩 E.γ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多 C.梭内肌收缩 31.肌梭感受器受刺激时
A.只在刺激初期有短暂的冲动发放,以后便停止 B.刺激全过程中都有冲动发放
C.神经冲动沿无髓神经纤维进入脊髓 C.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影响可通过改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来实现
D.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网状结构易化系统占优势,可导致去大脑僵直 E.切断去大脑动物脊髓背根,去大脑僵直现象仍存在
37.人类小脑受损后可出现一些症状,下列哪一项是不会见到的? D.神经冲动从后根进入脊髓,经脊髓丘脑前束上传到丘脑 E.对其他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32.腱反射具有下列哪项特点?
A.是多突触反射 D.可由重力作用引起 B.肌肉的收缩几乎是一次同步性的收缩 E.主要表现在屈肌上 C.感受器为腱器官
33.当某一伸肌被过度拉长时,张力便突然降低,其原因是
A.伸肌肌梭过度兴奋 D.伸肌的腱器官兴奋
B.屈肌肌梭过度兴奋 E.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 C.屈肌肌梭完全失负荷
34.γ运动神经元兴奋时,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出现?
A.同肌的梭外肌纤维收缩 D.Ia 类神经纤维放电增加
B.同肌的腱器官兴奋 E.Ib 类纤维放电减少
C.同节段的拮抗肌弛缓
35.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说明去大脑僵直是由骨骼肌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 A.刺激网状结构易化区,引起僵直 D.切断腹根传出纤维,僵直消失 B.横断脊髓后,断面以下僵直消失 E.切断背根传入纤维,僵直消失 C.刺激前角运动神经元,引起僵直
36.下列有关脑干网状结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加强作用 B.网状结构的抑制作用有赖于高级中枢的存在
A.运动共济失调 B.肌张力减弱 C.平衡失调
D.安静时出现震颤,做精细运动时震颤消失 E.以上症状可由大脑皮质代偿而缓解
38.下列关于小脑前叶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接受大脑皮质发出的冲动 B.接受躯体传入冲动
C.影响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D.不影响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E.调节肌紧张
39.震颤麻痹主要是下列哪个通路受累的结果?
A.纹状体-黑质γ-氨基丁酸易化通路 B.纹状体-黑质γ-氨基丁酸抑制通路 C.黑质-纹状体胆碱易化通路 D.黑质-纹状体胆碱抑制通路 E.黑质中的多巴胺神经元
40.舞蹈病主要是因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 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易化通路 B.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抑制通路 C.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 D.黑质-纹状体胆碱抑制通路 E.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神经元病变
41.下列对皮质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有交叉的性质,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的 B.功能定位总的分布是倒置的,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分布为正的
C.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愈大 D.人为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
E.运动区的基本功能单位呈柱状结构
C.前庭核与网状结构易化区
42.下列哪条通路不属于锥体外系? A.网状脊髓束 D.皮质脊髓束
B.顶盖脊髓束 E.前庭脊髓束 C.红核脊髓束
43.下列哪种神经元联系方式是产生反馈性调节作用的结构基础? A.单线式联系 D.环状联系
B.辐散式联系 E.链锁状联系 C.聚合式联系
44.根据神经元在反射弧中的地位,可分类为 A.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B.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C.多极神经元,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D.中枢神经元,外周神经元
E. I 类神经元,Ⅱ类神经元,Ⅲ类神经元,Ⅳ类神经元
45.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末梢的受体阻断剂是
A.育亨宾 D.心得乐 B.心得宁 E.阿托品 C.苯苄胺
46.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神经系统的支持组织
B.可以转运代谢物质,使神经元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C.构成血-脑屏障,使血液中的物质有选择地进入脑组织
D.胶质细胞增生,可以填补神经元死亡所造成的缺损,并能代偿神经元的功能 E.在外周和中枢均形成髓鞘 47.下列关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肌紧张增强 D.巴宾斯基征阳性 B.腱反射亢进 E.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C.肌萎缩明显
48.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包括
A.网状结构易化区和小脑前叶两侧部 B.前庭核与小脑前叶两侧部
D.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网状结构易化区 E.网状结构易化区
49.人类基底神经节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A.肌肉强直 D.静止性震颤
B.肌张力障碍 E.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 C.随意运动完全丧失
50.下列脑干网状结构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有加强肌紧张作用 B.有抑制肌紧张作用
C.去大脑后,加强肌紧张作用增强D.去大脑后,抑制肌紧张作用减弱 E.去大脑僵直时,α运动神经元活动提高,故主要属α僵直 51.下列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弥漫性投射到大脑皮质,无点对点关系 B.与皮质的各层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C.不能单独激发皮质神经元放电 D.切断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动物仍保持清醒 E.不引起特异感觉 52.肌梭的传入神经纤维为 A.Ⅰ类纤维 D.γ纤维
B.Aδ 纤维 E.Ⅰ和Ⅱ类纤维C.α纤维
53.视觉代表区位于
A.中央前回 D.颞叶皮质
B.中央后回 E.岛叶皮质 C.枕叶皮质
54.闰绍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甘氨酸 D.5-羟色胺 B.P 物质 E.多巴胺 C.乙酰胆碱
55.M 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A.十烃季胺 D.心得安
B.六烃季胺 E.酚妥拉明 C.阿托品
56.能够造成细胞膜对 Na+ 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称为? A.动作电位 D.静息电位 B.阈电位 E.后电位 C.局部电位
57.总合的结构基础为
A.单线式联系 D.环状联系
B.辐散式联系 E.链锁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
58.萎缩性瘫痪是由于
A.中央前回运动区全部损伤 D.黑质病变
B.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E.小脑后叶受损 C.纹状体受损
59.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瞳孔缩小 D.妊娠子宫收缩 B.逼尿肌收缩 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消化道括约肌舒张
60.副交感神经系统不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A.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 D.刺激节前纤维时反应比较局限 B.不支配某些脏器 E.在应激反应中活动明显减弱 C.紧张性活动
61.副交感神经对代谢的影响是 A.促进甲状旁腺素分泌 D.促进胰岛素分泌
B.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E.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C.促进糖原分解 62.破坏下列哪一脑区,动物会出现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
A.边缘叶 D.下丘脑外侧区
B.中脑网状结构 E.下丘脑腹内侧核 C.延脑背侧区
63.谈论梅子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A.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D.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B.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E.非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64.新皮质处于紧张活动时脑电活动主要表现为 A.棘波 D.α波 B.K-复合波 E.θ波
C.β波
65.下列哪一生理活动的中枢不在延髓?
A.消化道运动 D.血管运动
B.呼吸运动 E.心脏活动 C.水平衡调节
66.下列关于语言优势半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现象 D.往往集中在一侧大脑半球
B.与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 E.成人优势半球受损,常有语言障碍 C.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67.一侧枕叶皮质受损引起的视觉障碍是
A.双眼全盲 D.双眼对侧偏盲 B.两侧眼全盲 E.双眼同侧偏盲 C.对侧眼全盲
68.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A.下丘脑 D.延髓网状结构 B.中脑网状结构 E.脊髓灰质 C.脑桥
69.摄食中枢位于
A.下丘脑前区 D.下丘脑外侧区 B.下丘脑后区 E.乳头体核 C.下丘脑内侧区
70.刺激视上核可引起 A.瞳孔扩大 D.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B.糖尿病 E.生长素释放 C.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71.第二级记忆的机理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关?
A.新的突触建立 D.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
B.海马环路的活动 E.隔区的活动 C.脑内蛋白质的合成
72.次要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 A.特异感觉 D.植物性神经调节功能
B.躯体运动调节 E.内分泌调节功能 C.非语词性的认识功能
73.右侧大脑皮质顶叶损伤的病人常出现
A.失读症 D.穿衣失用症 B.失写症 E.运动失语症 C.感觉性失语症
74.下列哪项指标较适用于检测睡眠的深度?
A.体温变化 D.脉搏变化 B.唤醒阈或脑电 E.血压变化 C.呼吸变化
75.人类的第三级记忆机制是 A.神经元活动的后作用 D.与脑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B.海马环路的活动 E.与维生素 Bl 的作用有关
C.与脑内新的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 76.下列哪个脑区的损害不会引起语言功能障碍?
A.颞上回后部 D.布洛卡三角区 B.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手部代表区 E.大脑皮质角回 C.大脑皮质顶叶
77.异相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 A.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 D.促进食欲和消化
B.促进细胞增殖和成熟 E.促进脑电图的同步化 C.促进记忆和幼儿神经系统成熟
X 题型
78.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过程中 A.突触前轴突末梢除极化 B.Ca2+由突触被膜外进入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 Na+、K+、Ca2+,特别是 K+通透性升高
79.脊体克的主要表现为
A.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或消失 B.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C.发汗反射不出现 D.尿便失禁 80.在感觉功能中,丘脑的作用是 A.接受上行感觉传入纤维换神经元向大脑皮质投射
B.经多突触换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质,维持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 C.接受接替核及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引起感觉 D.发出下行纤维,调节丘脑以下部位的感觉传入 81.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激动剂有 A.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D.心得安 82.脑干网状结构
A.对肌紧张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加强作用 B.对肌紧张的抑制作用受高位中枢影响
C.对肌紧张的影响可通过改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实现 D.在中脑水平切断后,可导致去大脑僵直 83.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作用是 A.神经系统的支持组织
B.转运代谢物质使神经元与毛细血管间进行物质交换 C.构成血脑屏障 D.调节细胞外液的 K+浓度
84.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可加以区别的是
A.节前神经元的起源 C.所支配的胸腹部器官
B.自主神经节的位置 D.植物性神经节中的突触递质 85.外周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特征是
A.调节体液平衡 C.仅支配头、胸、腹、盆腔器官
B.节前纤维较长 D.节前和节后神经在交感干中相连接 86.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的脑神经有
A.Ⅱ C.Ⅻ B.Ⅲ D.Ⅸ
87.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传出受下列哪项来源的调节 A.丘脑 C.脑干结构
B.下丘脑 D.小脑
88.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