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5:41: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梁元帝读书 清〃王夫之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

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

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取材于清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注释:①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 ②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 披:覆盖 .B. 六博投琼、耽酒渔色 渔:谋取 .C. 且为大惑之资也 资:借口 .D. 非雕虫之比 雕虫: 雕琢词句,用于贬义或自谦 ..17. 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志定而学乃益 臣乃敢上璧 ..B. 以夸博记者 以其无礼于晋 .C. 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 君父悬命于逆贼 于其身则耻师焉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读书之人学习文章的精华,不善读书之人,只学其华丽的词章和排偶,不探究文章的内涵。作者认为梁元帝就是这样一个不善读书之人,他读书只是“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片面追求形式,因而纵读万卷,也无一用。

B. 读书不仅要善于明理,而且要学以致用,或为强国富民,或为修德进业。梁元帝读书虽勤奋刻苦,却只是沉溺于书籍而置国事家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所以作者认为他的读书与赌博、耽酒等没什么区别。

C. 作者认为读书有了心得,就要将自己的言行用书中的道理来加以检验纠正,而这样做的人,已经很少了。

D. 梁元帝把自己的灭亡归咎于读书太多,而作者认为梁元帝的灭亡并不仅仅是读书多的缘故,因而强调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善读。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以 学 而 游 移 其 志 异 端 邪 说 流 俗 之 传 闻 淫 曼 之 小 惠 大 以 蚀 其 心 思 而 小以 荒 其 日 月 元 帝 所 为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 (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来源:学&科&网]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莼菜羹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21. 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22. “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起到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荀子〃强国》)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荀子〃天论》) 23.根据上述文字,阐释荀子所说的“礼”的内涵。(2分)

24.后两则论述中,荀子对统治者提出了哪些要求,这些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说说你的看法(3分)

(四)古诗文默写

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 ▲ 。(庄子《逍遥游》) (2)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3)望长安于日下, ▲ 。地势极而南溟深, ▲ 。 (王勃《滕王阁并序》) (4)天之于物, ▲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 。(欧阳修《秋声赋》) (5)莫唱当年长恨歌, ▲ 。 ▲ ,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四、作文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操场上,有人正进行万米长跑,有人正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绕着跑道一圈圈慢慢散步。那跑1万米的看见百米冲刺的人满面通红,肌肉紧绷,心里会“颤抖”吗?不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考验在后面等着自己呢。那悠闲散步的,看见跑万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会内心紧张,担心被“追上”“淘汰”吗?也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来散步的。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来源:学&科&网]

2015学年浙江省第二次五校联考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应用 二、语言文字应用

1.C 【晕yùn 靡m? 数shǔ】 2.D 【挡箭牌 提名 做客】

3.B 【一起:表示事情发生在同一地点或合到一处,不强调时间是否一致。是从一个整体出发,相当于“一块儿”、“一道”。此处可用“一齐”,表示事情发生在同一时间,强调时间上整齐,是从人或事物的每个个体出发,指不同的个体同时做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个体同时做几件事。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此处宜用不温不火。分一杯羹:分享利益。】 4. B 【A. 发病率增多搭配不当,C.京城首家语序不当,D.“应该洗净”“较为安全”句式杂糅。】 5. C

6. ①拒绝是一种技巧 ②将来必然可以得到 ③需要用实力和底气说话 【三点各1分】

7. 问题一:多数人认为网络实名制可保障网络安全,但现实中人们却不愿践行。(2分)

问题二:对网络实名制利弊的看法:(参考)

利:实名制可避免出现各种网络垃圾,增加信息发布的可信度,对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减少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环境、监督公共言论、规范网民行为、强化网民责任意识、推动诚信社会建设,起到积极作用。(2分)

弊:网络本是一个可自由发表见解的地方,实名制可能导致人们因过于担心发言后果而不敢公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们的发语权甚至出现禁言现象。同时,如果网民的注册信息安全得不到保护,就难以避免相关信息被不法之徒滥用盗用。(2分)

8. D 【A.“蒙特卡罗搜索树”不属于CNN架构,原文用引号表明只有三种策略属于CNN架构。B. 原文没有“决定”的意思。无中生有。C.原文是“基本相同”。】 9. C【大约一年后能缓解。】

10.(3分)在统计学习和计算方面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还不知道能否建立一个通用的建模语言;没有在工程上实现海量数据训练;该领域人才奇缺;忽略了大脑生物学方面的问题。(五点中答到三点给3分) 11.(4分)肖像描写上整体和局部结合、详略得当:先整体略写加玛的身材,再局部详细描写加玛的头部。肖像描写中重色彩描写。(2分)

作用:点题,引起读者了解加玛的兴趣,为下文描写加玛的内心世界作铺垫。(2分) 【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12.说明下列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2分)“洒”,说明动作轻,不是真生气,表现了加玛的娇嗔和内心对爱情的向往。 ○

2(2分)“我们”,是家人的口气,表现了“我”对加玛家人般地、由衷地关心呵护。 ○

13. (2分)原文:冬窝子里的爸爸妈妈,还有李娟,你们好吗?

(开头应该是问候句,对象中要有李娟(1分);语言要朴实(1分)。

14.(5分)要点:一个美丽、善良、勤劳、坚强、好学、有志向的哈萨克牧羊少女的形象。(性格特点2

分;分析2分;指出“是一个哈萨克牧羊少女”的形象1分)

15. (5分)要点:文章通过记叙和描写加玛苏鲁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刻画了一个美少女形象,歌颂了哈萨克青年的勤劳坚强、淳朴善良的美好品格。文章还通过“我”深入哈萨克牧民家庭,同他们亲密交流,表现了各民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文章也表现加玛们游牧生活的艰辛不易,引发人们对他们的关注(关爱)。 16.A 【披:翻开,翻阅】

17.A 【乃:都解释为才,副词 B以: 前句:来,表目的;后句:因为。C而,前句:表顺承,后句表递进。D于,前句表被动,后句表引出对象,对于】 18. D

19. 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每处0.5分) 20.

(1)人心一有沉迷依赖,那么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用来禁锢志气,只能在咬文嚼字处下功夫。 (2)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用来确立修养自身治理百姓的根本。(第一句4分,第二句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1.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描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写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怅惘。(表达特色各1分,作用1分)

22. 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蓠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4分)

23. 荀子所说的礼是国家的命脉,是法的根本原则,是外在规范的约束。 (2分,国家命脉1分;法、约束、规范1分)

24. 在荀子看来,统治者应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礼义;运用礼义调节社会矛盾,制定社会规范;运用法度约束和改造百姓,修身齐家。这些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三点每点1分) 25.(6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水浅而舟大也 (2)明月不谙离恨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 (3)目吴会于云间 天柱高而北辰远 (4)春生秋实 夷则为七月之律 (5)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四、作文60分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五等评分。

文言参考译文:

(梁武帝承运三年)江陵沦陷,元帝烧掉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焚书)他回答说:“我读书万卷,还落得今天的下场,所以把书烧了。”有厌恶元帝不悔恨自己治国不仁,而归罪于读书的人说:“书哪里对不起元帝呢?”这不是懂得读书的人所说的言论。元帝自取灭亡,固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而也未尝不是因为读书所导致的。拿元帝所著述的文章来看,收集华丽的史料典故,用来夸耀自己的博学,认为自己是读破万卷书,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当时,元帝被叛贼挟持,国家社稷面临割裂灭亡,

而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迷于赌博游戏,沉溺于饮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人心一有沉迷依赖,那么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只能在咬文嚼字处在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忘却了大道理,迷惑于文章典故而遗漏了隐微精深的言论,这就是“大惑不解”者的借口,况且百家小道,就像青色白色相配的绘画小技巧,小小的文字技巧,对国家人民毫无帮助。

有人说:“读先圣先儒的书,不是雕虫小技,实在不失为君子。”先圣先儒的书籍,岂是像佛教的言论,只要每天书写诵读就会有功德的吗?读书观察分析字句,就自命为君子,无怪从事“致良知”之说的学者,会群起而斥责了。

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用来确立修养自身治理百姓的根本,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以之达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领神会的地步,而将之付诸实用。善于读书而有心得,又能以书导正的人很少,如太子李弘读《春秋》而不忍心读下去的很少,就像穆姜命卜史占卦,能自我反省而知道惭愧的人也很少了。

所以孔子曰:“我十五岁立志向学。”心志坚定学问才能精进,没听过胸无大志而以学为志的。以求学游移心志,异常邪恶的学说,粗俗的传说,放荡散漫的小聪明,严重的会腐蚀人心,小则浪费时间,元帝的所作所为至死都不觉悟啊!哪里能不归罪涉猎了万卷的书籍呢?一般的学者,却效法他的卑陋,怎么可以不加以警惕呢?

2016届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id6o1b72n7yqpp85nb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