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万宁市万城镇群庄小学 黄菊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通过交流、汇报,会用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连加连减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在座的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聪明,现在我们就展示给他们看,好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口算题 +0 +1 +3 +2 +3
1 →( )→( )→( )→( )→( ) -1 -0 -3 -2 -4
10→( )→( )→( )→( )→( )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上面是连着加,下面是连着减)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探究连加。
师:明明是个懂事的孩子,爱帮助妈妈做家务。他正在帮妈妈喂小鸡,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生说,教师板演 5+2+1=8 5+2+1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读作5加2加1,表示把5、2、1合起来,先跟师读,再集体读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师:看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来取个名字? 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
(板书:连加)
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2)合作探究 连减教学
师: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先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再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 (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师:联想刚才学习的连加计算方法,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8-2-2=4,
师: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全班交流,小结连减得计算方法:
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三、课堂小结 巩固深化
师:今天认识的两个新朋友,连加连减。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学生复述计算方法: 三个数连加,先用第一个数加上第二个数,再用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三个数连减,先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6+2+1= 9-6-3= 8-4-2= 8+1+0= 0+2+7= 8-5-2=
四、迁移运用 拓展提高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小食品:火腿肠(1元/个),蛋糕(2元/个),果冻(5元/包),薯片(3元/包)。
谁能根据这些食品提出数学问题? 指名上台前提问,同学回答,学生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师:妈妈给你10元钱,有这些食品,如果买三种食品,你打算怎么买?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小朋友,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开了,谁能告诉我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谈学习收获)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好吗,比比谁找得多!
师:好 下课,同学们,再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