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激励·训练——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研究”工作报告
摘要: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初中阶段提升学生写作知识与能力而设置的校本教学研究。初中多元化作文教学法就是用“激励、积累、训练”三种方法,促使学生张扬个性,提高语言表述能力。开展作文教学实践活动,构建作文教学模式。
1.作文能力建构—激励篇,即建立奖励制度,活动制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保持作文激情。奖励制度包括对在各类作文刊物上发表文章和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奖励。活动制度是指对课题研究有益的校园活动和教研活动形成制度化,形成浓厚的作文氛围。
2.作文能力建构—积累篇,即教师通过课内和课外两个途径让学生获取相关的写作信息,做好作文储备,以备作文之用。
3.作文能力建构—训练篇,是指教师围绕单元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单元和综合训练,主要有片断和成文两种基本训练方式。片段训练时结合所学文章分别进行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达标训练。成文训练则是以仿写和自由创作两种方式提升写作水准。
本课题的三个建构相对独立但又彼此相联系。激励是措施,积累是基础,训练是重点,三个方面紧密相连,围绕作文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作文水平。
关键词:积累;激励;训练
一、课题提出
我校课题“积累·激励·训练” 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研究是针对当前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的现状提出来的,构建初中多元化作文教学的目标,逐步探索出一条“积累·激励·训练”的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仿导结合,循序渐进,从段到篇,整体设计,从易到难,全程训练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研究方法、内容和过程
1.研究方法和原则
对比研究法。教师分析研究实验班与对比班的作文情况,收集资料,形成经验。个案研究法。教师建立学生人头档案,进行个案研究,形成经验,进行交流。文献研究法。参研教师收集有关理论与经验等文献资料,分析与借鉴研究成果。
以人为本原则: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自信,激励他们不断发展,取得成功。促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与课题同步行进中得到发展。层次性原则:
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写作能力有差异。在作文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区分对待,把“果子”挂在不同的高度。实践性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的发展实际,利用教具、学具和课件等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解释、应用和反思。
2.研究内容和过程
本课题拟定研究时间;2006年1月—2010年6月,时长四年半,大致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6月。宣传发动,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任务,建立研究制度,上好实验课,初步形成准备材料和理论建构。对当前学生的作文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6月—2009年6月。坚持“积累·激励·训练”为教学内容体系,明确训练形式的具体操作策略,探索“积累·激励·训练” 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模式框架。
在这个阶段,我们课题组主要的工作是发现和解决教师的困惑。多次召开会议,解决思想上和课题操作中的问题。按照两个时期,围绕“激励”、“积累”和“训练”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2006年6月—2007年6月
⑴在激励方面
从感情激励入手,营造良好的作文课堂氛围。教师们注重用自身形象吸引学生;认真设计每一堂课的开场白吸引学生;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大量引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在写作过程中渗透激励措施。教师和学生对班级同学材料准备情况的赞赏。师生共同点评同学们构思文章框架,并及时鼓励。老师巡视,对于写提纲、有草稿、重修改的同学及时表扬;对于写作专注、构思忘情及时表扬。对在限定的时间能够完成的,给予表扬。教师评语激励。作文评讲要细致,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在评讲时受到关注。全篇写得好的同学,就请他朗读自己的全文;一段写得好的同学,就让他朗读那一段;一句话写得好的同学,就读那一句话。作文评价面对全体同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写作的态度、习惯、方法和情感的激励。此项评价由家长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制定一个表格(见后表一),每月让家长填写一次。对学生日常写作(日记、周记、随笔等)的评价采取自评和家长评价为主。制定表格,定期填写,比较总结,发现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提出下一步的期望。激励学生互评。每周开一次课外阅读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读到的好作品,带到小组来共享。一人朗读,全组同学给他评价(见后表格二)。开展活动感受生活,激励学生写作兴趣。学校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体验。
⑵在积累方面
确定积累的阶梯与内容。积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七年级的学生大量积累记叙文词、段、章。学生将一些可用于写作的精美的记叙文词语、句子、段落或文章抄写在积累本上,力求将好句子好段落背下来。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到野外领略自然风光、到社区去体察世态人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八年级学生的积累仍以记叙文语言为主,适当插入说明文内容的积累。记叙文语言积累这里不再赘述。引导学生积累一些使用恰当、得体的说明方法,对其在不同地方,不同语言环境中,所起的功能、作用细加品味。教师有意识地坚持进行一些写作技法的知识积累。教师借助教材,把段落归类,分为总分、并列、承接、程序和空间几种模式引导学生加强积累。九年级坚持记叙文积累,侧重议论文的积累。记叙文注重对情感的积累,有了情感的积淀,文章才会生动感人。在议论文方面,注重论据、论证方法和文章结构的积累。
⑶在训练方面
训练的类型。在训练内容上,有自定内容的专题训练;有配合教材的扩展性作文训练;有跟随中考而制定的作文训练。在作文类型上有记叙文训练专题,议论文训练专题,说明文训练专题;有命题作文训练,半命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训练,看图作文训练,自由作文训练,片断作文训练;有写作技巧的作文训练,有作文语言的训练,有作文结构形式的训练。有作文写作心理训练,有作文写作速度训练。训练的方法。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仿写。加强分项训练,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合在一起,形成技法。坚持写日记,多做随笔录。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研究,全校教师逐渐由被动贯彻“激励·积累·训练”多元化作文研究方案到主动去实施方案。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文体的训练逐渐在全校铺开,课题的框架也基本形成。
2007年6月—2009年6月
⑴进一步推进作文教学多元化
继续贯彻激励教学贯穿作文训练当中。韩美荣老师在讲授《生动的人物描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中的一个片断,让学生对照文字,体会是否精彩,再出示另一精彩片断,对比体会。然后创设“学生进办公室”的情景,让学生展开描写,使人物生动起来。最后再观看《音乐之声》中另一个精彩片断,全班学生用语言描绘影片中的画面,学生进行讲评。房美英老师在训练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爱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它仿佛是生命中的一棵长青树,永盛不衰。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与被爱中,沐浴着爱的雨露成长。声情并茂地朗读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接着让学生回忆爱与被爱的琐事,并说说自己为之感动的原因。兴趣激发与作文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