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技术措施
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在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先后推广应用了不少先进技术,玉米的产量也不断提高。但在玉米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玉米产量的稳定性。我对玉米生产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发现由于玉米种子发芽率低而造成的玉米缺苗断条现象是影响玉米生产稳定性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气候年份更是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玉米种子形态及发芽特点
玉米种子为颖果,分胚、胚乳、果皮(包括种皮)、尖冠等部分,尖冠是颖果与穗轴连结的部分,结构松软,具有很强的吸水力,它与胚的联结处有“黑层”,是生理成熟的标志。种子吸胀后,生理活动加强,贮藏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供胚芽与胚根生长的需要,当胚根突破种皮,即为萌发,玉米开始吸水到萌动的时间因温湿条件而不同,在15 ℃时需要72 h,25 ℃时需32 h。
2.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的因素
2.1成熟度
不同成熟度的玉米种子,萌发的能力有很大差别,乳熟末期的种子须干燥2周,蜡熟期的种子须经1周干燥后才有较高的发芽能力,这是因为未成熟的新鲜种子酶系统未完全形成的缘故。
2.2品种
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的萌发能力有所不同,在萌发期间,抗低温能力也是不同的,早熟硬粒型玉米萌动期间遭遇1 d 0 ℃的低温,发芽率仅降低5%,而晚熟马牙型玉米发芽率降低16.7%。早、中、晚熟杂交种在早春同期播种,早熟比中熟或晚熟种早发育2~3 d。
2.3水分
玉米种子从吸胀到萌发,需要吸收占风干种子重量35%~37%的水分,如果土壤水分过低,种子吸收不到所需的水分,种子就不能发芽。在田间条件下,土壤持水量为60%~80%时发芽迅速,在淋溶黑土上0~30 cm土层中含水量为16%~18%时,发芽良好,低于13%~15%时严重缺苗。播种时土壤湿度过大或播种后遇雨造成土壤水分过多,一方面种子呼吸代谢缓慢,影响出苗,另一方面由于种子吸胀速率过快,造成细胞膜不能及时修复等多种损伤,使细胞内部的一些分子如可溶性糖、有机酸、氨基酸、低分子蛋白肽链及无机离子向外渗漏加剧,种子发芽成苗能力下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种子的吸胀损伤[1-2]。扒出不发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