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获取与分析
知识目标
①了解信息的来源,掌握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 ②理解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 ③了解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
技能目标
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信息的需求;
②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采集信息,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保存信息; ③能够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②提升科学、高效、合理、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③提升鉴别信息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保存方法。教学难点: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
教法: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分析归纳。
学法: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 快乐导航】
今年的 3 月 5 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53 周年,请学校将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谈你们过去是怎样获得与学雷锋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讨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自己以往获得信息的经验,为即将要学习的获得信息的规范过程和方法做铺垫。
【教师总结】我们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获得很多课本没有的相关知识,比如我们在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时候,就需要去获取大量的有关研究课题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取,如何才能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一般需要经历下面的几个过程: 【探究学习 获取新知】一、信息需求的分析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学雷锋”活动为例,介绍学生如何根据主题,分析问题, 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
(1) 对信息需求进行分析。
(2) 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
(3) 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采集的信息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阅读教材,了解信息需求的过程,并通过填写信息需求清单,感受分析信息需求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的能力。
【教师点拨】分析信息需求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要素: 1. 信息的对象差异
信息的对象差异是指同样的信息对不同人的价值和意义不一样。人们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获取信息。
听说天气预报说明天有暴雨,住在城里的小坤愁眉苦脸,可住在农村,家里有田地的小峰却十分高兴,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2. 信息的时间要求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信息在哪个时间范围内生效。当突发的灾害性天气来临时,气象部门的预报时效可以细化到 3 小时,甚至到 1 小时。
3.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是指信息发生的地点及适用的范围。比如,我们要去泰山旅游,就需要获取 泰山当地的天气预报信息。
4. 信息的内容形式
信息包含信息本身的内容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 【当堂达标 反馈矫正】
如果双休日,我们要到黄山去旅游,我们需要哪些相关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决定是否起行需要如何准备呢?
【参考答案】天气、路线、住宿、景点介绍 二、信息的来源
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信息的来源越广阔,收集到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获得的信息就越真实可信。在获取信息时,应将各种信息源结合起来, 相互补充作用。
【教师点拨】确定信息来源的原则: (1) 信息来源要广阔,避免单一渠道。 (2) 信息来源要可靠。
(3) 选择的信息来源要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可以触及的。 (4) 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
【加油站】不做“井底之蛙”——来源越广信息量越大。
不要“道听途说”——考虑权威性。 “量力而行”——考虑可行性。 三、信息的采集
【布置任务】
1. 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会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了解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 2. 采集信息的时候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帮助呢?了解不同采集工具的不同用途。 【教师总结】 1. 信息采集的方法
(1) 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采集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报刊、查阅文献、,关键是要考虑信息获取的可行性及性及成本。
(2) 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拨打电话、 (3) 访问网站、采访专家、实地探究等途径获得相关 2. 信息采集的原则是: ①主动及时原则; ②真实性原则;
③准确性原则; ④全面系统性原则。3.信息采集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在信息社会,采集信息的工具越来越多,我们应善于借助工具来采集信息,同时还应该注意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的采集, 【教师总结】
不同的使用目标,对采集信息的要求会是不同的。 ① 论文或板报:获取文字、图片方面的信息为主; ② 演示文稿:还要考虑声音、视频等类型的信息; ③ 制作成宣传片:获取视频、动画方面的信息为主。 【学生活动】
以采集雷锋的生平和事迹为例,体会信息采集的过程。四、信息的保存 【教师活动】
采集信息之后,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汇总。为了使用方便,最好把获得的信息以合适的方式(如输入计算机)进行集中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效获取信息后,就要学会保存信息,采集来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杂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信息。
(1) 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采集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号,并按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调阅和使用。
(2) 输入计算机保存
收集并整理好的信息保存到计算机里面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保存信息的方法。
信息的种类不同,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格式也不同,计算机中常用的信息存储格式如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整理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分类整理收集到信息的好习惯。
【当堂达标检测】
1. 同学组织聚会,你被安排制作电子相册,试分析你应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采集? 2. 李明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关于沙尘暴的一些信息,他用计算机处理后,分别
保存为如下格式:沙尘暴.doc、沙尘年鉴.Html 危害.jpg、黄天北京城.bmp、专家访谈.rm 、沙尘暴的成因.txt、沙尘暴的预防.swf 为了使用方便,他应该如何分类管理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