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第 2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练习课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1.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1.70×70= 60×90= 80×50= 11×40= 30×80= 20×70= 40×60= 31×20= 二次备课 二、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从题中我了解到养1张蚕子可产茧约50千克,从图中还知道“我家养了11张蚕子。”“李家村共养了80张蚕子。”“1千克茧卖18元。”)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从图中我们知道:“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茧多少千克?李家村可产茧多少千克?50千克能卖多少钱?”)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要解决11张蚕子产茧多少千克和80张蚕子产茧多少千克,就要知道1张蚕子产茧多少千克。要解决50千克茧能卖多少钱就要知道1千克茧卖多少钱)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茧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大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 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这道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20年后大象重多少千克,需要的数据信息是大象体重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千克,还有大象刚出生重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第 3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课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52×10= 43×30= 12×40= 17×20= 21×30= 31×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例1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14×12=)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教师指导: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教师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教师应该肯定这种做法,表扬能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生) 例:14×12=168(本)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们二次备课 讲一讲。(14乘12我们可以先不看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想成14乘2,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得到28,这是第一层的计算,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乘的方法与个位上的2乘14的方法一样,但乘得的结果的末位数要对准第一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乘了两层,因为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14乘完后,1和1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出4个学生板演。 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14×12=168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 题 教学设计者 教学目标 笔算乘法复习课 第 4 课时 执教时间 课型 复习课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整理 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实物投影展示,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31 23×33 二次备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