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测试精品卷及答案: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6:49: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苏联 A.变革小农经济势在必行 B.国家工业化建设举步维艰 C.新经济政策的弊端凸显 D.确立斯大林体制符合国情

2.1929年10月,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6%,1930年为23.6%,1931年为52.7%,1932年为61.5%,1933年为65.6%,1934年达71.4%,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

A.满足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B.开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 C.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D.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

3.据统计,苏联1955年有集体农庄87500个,到1964年只有37600个,国营农场的数量则从1953年的4587个增加到1964年的10078个。这一变化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意图协调苏联经济发展 B.侧重点放在农业领域 C.结束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D.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4.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我国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 A.是对斯大林体制的维护 B.正确指出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 C.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D.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

5.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6.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7.2016年3月,俄罗斯人以执政前后国家十个方面的变化为标准,评价20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十位领导人的功过,列宁、斯大林、普京的得分均为正面,并列第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有9项评价均为负面而位居最后。这体现出俄罗斯人 A.对历史的认可度比较高 B.注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C.充满对计划经济的怀念 D.有比较高的历史荣誉感

8.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由此可以推知 A.新政妨碍国家工业化 B.斯大林体制符合苏联国情 C.集体农庄的弊端显现

D.苏联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9.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

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

‘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

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 C.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 D.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10.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发展速度逐渐减慢,其经济减速的原因是经济规模增大,内容日趋复杂,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这说明 A.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 B.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成效甚微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民心所向 D.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11.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C.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12.“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

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

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 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 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13.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一改变 A.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 B.调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 C.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 D.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

14.1935年苏联取消了面包和面粉的配售制,后来,又陆续取消了其他食品和所有工业品的配售制。这反映了计划经济的实施 A.促进了苏联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B.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C.使苏联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促进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快速发展

15.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李维诺夫就涉及两国经济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种做法 A.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 B.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 C.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 D.为美苏结盟奠定基础

16.1930年代的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习外语的感受时会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B.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 C.经济危机暴露资本主义的缺陷 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17.1966年,苏联推行的“新经济体制”中规定:企业可以确定工资形式和奖励办法;企业有权处理多余的设备、工具和仪器。这说明,当时苏联

A.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加强 B.企业所有权走向多元化 C.注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D.开始尝试建立市场经济

18.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19.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测试精品卷及答案:第十五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A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ir5n5xwz99bpag891bi6tck19hq4z003f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