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措施
蔬菜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1、农业防治
在宏观上,蔬菜生产要纳入到当地大农业生产中,统一安排农田耕作、轮作。在微观上,每一茬菜的栽培过程中,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作畦、种子消毒、播种育苗到定植、田间管理、产品采收、采收处理等各个农业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选用抗病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病、增产、经济有效的方法。
(2)栽培管理措施
一是保护地蔬菜实行轮作倒茬,如瓜类的轮作不仅可明显减轻病害,而且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二是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深埋销毁,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采取地膜覆盖,膜下灌水,降低湿度。
四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五是在棚室通风口设置细纱网,以防治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的入侵。 六是深耕改土,垅土等改进栽培措施。 2、生态防治 (1)清园
一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都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中,成为下茬蔬菜的污染源。因此应在蔬菜生长后期加强病虫害防治,直接减少病原菌基数,并且在每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枝落叶,对易感根系的病害还要清除残根。
(2)深耕
深耕的目的是改善耕层的环境条件,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一般要求每次收获后深耕30—40厘米,借助自生条件,如低温、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病菌。
(3)消毒
在夏季蔬菜换茬间隙,深耕后灌足水,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可使土表层10厘米处最高温度达70℃,能够杀死大量病菌,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
(4)轮作
合理轮作不但能提高作物本身的抗逆能力,而且能使潜藏在土壤中的病原菌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大量减少或丧失侵染能力。蔬菜轮作有两类:一是蔬菜与蔬菜间的轮作,要求根据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确定同类蔬菜种植的间隔时间;二是蔬菜与大田作物之间的轮作,如蔬菜与小麦、玉米轮作,效果更好。
(5)换土
对一些较为固定,品种选择余地小而且投资大、效益高的蔬菜设施栽培,如温室,可采用去老土换新土的办法控制土传病害。换去耕层老土,用无毒表土补充。
(6)设施调控
主要通过调节温湿度,改善光照条件,调节空气等生态措施,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这主要是针对保护地栽培中的气、光、温、湿的控制而言。在温室等保护地栽培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五改一增加”,改有滴膜为流滴膜;改棚内露地为地膜全覆盖种植;改平畦栽培为高垄栽培;改明水灌溉为膜下暗灌;改大棚中、下部放风为棚脊高处放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集棚膜水于沟内排除渗入地下,减少棚内水分蒸发。
第二,在冬季大棚的灌水上,掌握“三不浇三控”的技术。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明水不浇暗水浇;苗期控制浇水,连续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控制浇水。
第三,在防治病虫害上,能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的不用喷雾防治,减少棚内湿度。 第四,经常擦试棚膜,保持棚膜的良好透光,在后墙上张挂反光幕以增加光照,提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第五,在防冻害上,通过多层覆盖,采用压膜线压膜减少孔洞,加大棚体等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温效果,降低相对湿度从而有效地减轻蔬菜的冻害和生理病害。
3、物理防治 (1)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消毒。浸种可使种子在萌动前吸足水份,播前浸种比干籽直播出芽整齐。种子消毒可以除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其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晒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2—3天,起到杀菌并提高种子发芽势的作用。
2、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缓慢倒入55℃温水(2份开水加1份凉水),用水量是种子体积的5—6倍,随倒水随搅拌,并保持水温10—15分钟,然后让水温降低继续浸种,喜凉蔬菜20℃—22℃,喜温蔬菜为30℃,在此温度下浸泡30分钟。
3、热水烫种:此法一般用于难以吸水的种子,如瓜类种子,水温70—75℃。用热水烫种可杀死种皮携带的病原菌,又能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把种皮胀裂细小的裂纹,有利于种子的吸水和透气,促进种子萌芽。烫种时要用两个容器相互倾倒。
(2)高温消毒杀菌灭虫
常用的方法是高温闷棚或烤棚,夏季休闲期间,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晴天闷晒增温,最高温度可达60—70℃,高温闷棚4—7天可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
(3)利用嫁接技术
利用瓜类嫁接技术,以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西葫芦,能有效防治枯萎病、灰霉病,还可以防治土壤病虫害,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4)诱杀
利用白粉虱、蚜虫的趋黄性,在棚内设置黄油板,黄水盆等诱杀害虫。 4、生物防治
(1)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
主要利用寄生峰、瓢虫、蜘蛛、草蛉等天敌来消灭害虫,保护农作物,减少农药使用量,防治农药污染。如:利用丽蚜小峰防治白粉虱,利用七星瓢虫、草蛉防治蚜虫、螨类。
(2)利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BT),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有益微生物增产菌等。微生物农药属活体制剂,对蔬菜无污染,无残留,其种类有农抗120、杀螟杆菌、奥绿一号、BT乳剂、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白僵菌等。如每亩用100—140克BT乳剂兑水40千克喷雾,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用井冈霉素800—1000倍液喷洒对茄果类青枯病、猝倒病等疗效高;用100—200毫克/千克的农抗120防治瓜类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用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螨虫、斑潜蝇;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在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扩大无公害生产的无公害农药来源。
5、化学防治
简单说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所使用的农药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并注意蔬菜上市药的使用安全间隔时间。
应掌握五条原则。首先,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BT、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其次,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太保、除虫脲、灭幼脲等。第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第四,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能选择药效为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等。尽可能使用土农药,土农药来源广,制作简单,防治病虫效果好,无副作用,如用尿洗合剂(600—800倍液的洗衣粉和少量尿素配合)和烟草石灰水防治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等;喷1%碳酸氢铵水溶液可防治黄瓜霜霉病;喷2%小苏打可防治瓜类白粉病;喷2%—3%过磷酸钙液可防治青椒上的菜青虫。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蔬菜病害的种类有
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10%。 3、病毒性病害:由病毒引发的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5%。
4、生理性病害:主要为低温障碍、缺素症、激素中毒、药害肥害等占蔬菜病害的5%。 (二)主要病害的识别和常用药剂
1、真菌性病害:从外部形态识别抓住二点,其一,有不同形状的病斑;其二,病斑上有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如:瓜类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枯萎病、茄果类疫病、豆类锈病等。
常用的药剂有:
(1)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又名达克宁、大克灵)——非内吸性保护剂,常用剂量600倍。
作用特点:无内吸传导作用,不会从喷药部位和植物根部吸收。在植物表面具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等冲刷,因此具有较长的药效。
(2)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又名大生、大富生、大丰、喷克)——广谱性保护剂,常用剂量500倍。
作用特点:是复配药的主导药,单独使用易产生抗药害,复配后不仅药效期长,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3)70%甲基托布津(又名甲基硫菌灵)——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 (4)50%多菌灵(又名保卫田)——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多用于拌种、土壤处理,因为该药见光易分解,少用于叶面喷雾。 (5)15%粉锈宁(又名三唑酮)——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5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各类白粉病、锈病特效,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6)25%甲霜灵(又名瑞毒霉、万霉灵、多霉灵)——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8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霜霉病特效,同代森锰锌复配后生成甲霜灵锰锌(内吸+保护)可延缓抗药性产生,防治霜霉病药液中加白糖100克,尿素50克可增效。
(7)80%乙磷铝(又名疫霜灵、疫霉灵、三乙磷酸铝)——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
作用特点:残效期短,易产生抗药性和药害,注意交替使用,该药对霜霉病和疫霉病特效。
(8)70%丙森锌(商品名惠盛)----广谱性保护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锰锌系列第三代杀菌剂,不易产生抗药性,可在花期使用,同时补充锌肥 (9)45%咪鲜胺微乳剂(商品名翠喜)----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3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炭疽病、菌核病、腐烂病特效。
(10)15%噁霉灵水剂(商品名跟爽)----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灰霉病、土传病害特效,持效期长,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11)50%烯酰吗啉----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霜霉病,疫病防效高。
(12)25%苯醚甲环唑(商品名世高)-----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4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白粉病特效,对炭疽病、叶斑病、黑星病防效高。 (13)25%戊唑醇(商品名叶库)----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8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星病防效高,具有保护、内吸、治疗、铲除功能。
(12)12.5%腈菌唑----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白粉病、炭疽病、锈病、黑星病防效高,具有保护、内吸、治疗功能。 2、细菌性病害:从外部形态识别抓住四点,一是有不同形状的病斑,病斑上无霉状物或粉状物,病斑透明,往内收缩变薄,易破裂(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二是腐烂,往往发生在根部具有异味(如大白菜、芹菜软腐病);三是溃疡,果实表面有小突起,周围发白并高出果面(如番茄溃疡病);四是青枯,根部尖端维管变褐色表面看不出,植株萎蔫(如番茄、辣椒青枯病)。
常用药剂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