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熔体流动速率的测试方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0:11: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熔体流动速率的测试方法

一. 基本概念

1.什么是熔体流动速率?

图1是熔体流动速率试验的结构示意图。料筒外面包裹的是加热器,在料筒的底部有一只口模,口模中心是熔体挤压流出的毛细管。料筒内插入一支活塞杆,在杆的顶部压着砝码。

试验时,先将料筒加热,达到预期的试验温度后,将活塞杆拔出,在料筒中心孔中灌入试样(塑料粒子或粉末),用工具压实后,再将活塞杆放入,待试样熔融,在活塞杆顶部压上砝码,熔融的试样料通过口模毛细管被挤出。

塑料熔体流动速率(MFR),以前又称为熔体流动指数(MFI)和熔融指数(MI)。

图1

1. 1定义

熔体流动速率是指热塑性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 单位为g/10min.

1.2 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a. 负荷:加大负荷将使流动速率增加;

b. 温度:在试样允许的前提下,升高温度将使流动速率增加,如果料筒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将给流动速率的测试带来很明显的不确定因素;

c.关键零件(口模内孔、料筒、活塞杆)的机械制造尺寸精度误差使测试数据大大偏离。粗糙度达不到要求,也将使测试数据偏小。 2. 意义

熔体流动速率表征了热塑性聚合物的熔体的流动性能,通过对它的测量可以了解聚合物的分 子量及其分布、交联程度,以及加工性能等等。

二. 熔体流动速率试验的技术要求

由于温度、负荷、机械零件的任何一项偏差,都会导致试验结果的不正确,因此,为了保证 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必须对这些参数很具体地确定下来。 1. 温度

由于在本试验中,唯有温度是动态参数,对试验的结果影响也很大,因此对温度的技术参数 规定得很细致。有的厂家生产的各种仪器(还有如恒温槽,维卡软化点,等等)凡有温度指标的,均标上“温控精度”这一项,其实是对用户提供了一个貌似高精度而实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指标。 1.1 温度数显准确度。

熔-1

准确度,这里指数显值与标准温度计之间的差值。一般来说,只要温控系统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微小的波动,准确度都是可以通过校正来消除误差的。通常(按国家标准,下同)要求在0.5℃内。

1.2 温度波动

温度波动,指料筒内不论加料与否、温度稳定后的温度波动情况,这表征了设备的温度控制能力。

1.3 温度长时间稳定性

指料筒内不论加料与否,在经过一段长时间,如4h后,温度变化的数值,它表征了温度控制系统抗环境温度变化、抗电源电压变化的能力,以及自身电子系统的漂移。通常要求不超过1℃。 1.4 温度分布

特指料筒内口模上端起50mm长度范围内的温度梯度,反映了料筒内温度的均匀性。通常要求在温度高端不超过±1.5℃,低端不超过±1℃。 2. 负荷

根据测试标准,要求负荷的误差在0.5%以内。 3. 机械制造精度

a. 口模。口模的毛细管内孔要求相当严格,有二种规格:

内径 d1=2.095mm±0.005mm,粗糙度0.25 内径 d2=1.180mm±0.010mm,粗糙度0.25

b. 料筒。料筒内孔要求达到d=9.55mm±0.025mm,粗糙度0.25级,维氏硬度600;

c.活塞杆。测量头部要求与料筒内孔有合适的间隙配合,粗糙度0.25级,维氏硬度500。

这里要提及的是,在活塞杆上有多根刻线,在料筒内加料后,活塞杆插入料筒,这时刻线都暴露在上面,料筒内近底部的熔体由于存在气泡等原因是不采用的,要等到活塞杆下移后达到第一根刻线,才进入有效范围,至最上面刻线为止,多余部分也属无效。至于多根刻线,是根据不同国家制定的要求而作的标志。

三. 试验参数的选择

看似繁多的技术参数,其实是仪器制造厂家的任务。供实验人员在操作时选用的,只有下列 三项:温度,负荷,口模。

在新标准中,1.180mm的口模已不再出现。而即使在以前的老标准中,1.180mm的口模也极少用到。

如何选择试验参数,在相关的国家标准GB3682、国际标准ISO1133,美国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238都已明确规定:

标准GB3682-2000中的附录B:

附 录 B

热塑性材料的试验条件

表B1列出的是已规定在有关标准中的试验条件,如有必要,对某些特殊材料可以使用未被列出的其他试验条件。

表 B1 材 料 PS PE PE PE PE 条件(字母代号) H D E G T 熔-2

试验温度θ,℃ 200 190 190 190 190 标称负荷(组合)m nom,kg 5.00 2.16 0.325 21.60 5.00 PP ABS PS-1 E/VAC E/VAC E/VAC SAN ASA、ACS、AES PC PMMA PB PB POM MABS M U H B D Z U U W N D F D U 230 220 200 150 190 125 220 220 300 230 190 190 190 220 2.16 10.00 5.00 2.16 2.16 0.325 10.00 10.00 1.20 3.80 2.16 10.00 2.16 10.00

标准GB3862-2000中的附录A:

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测定熔体流动速率的试验条件

所有试验条件应由相应材料命名或规格标准规定,表A1列出了已证明是适用的试验条件。

表A1 条件(字母代号) A B D E F G H M N S T U W Z 试验温度θ,℃ 250 150 190 190 190 190 200 230 230 280 190 220 300 125 标称负荷(组合)m nom,kg 2.16 2.16 2.16 0.325 10.00 21.6 5.00 2.16 3.80 2.16 5.00 10.00 1.20 0.325 注:如果将来需要使用本表中未列出的试验条件,例如,对新的热塑性材料,则只可选择本表中已使用的负荷和温度。 很明确,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试验条件,当同一种材料有多种试验条件时,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或双方商议(供、需双方等等)来确定。如PE,一般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总是采用2.16kg的负荷、190℃的试验温度,尽管它有多达四种的试验条件。要注意的是,标准附表中明确说明了,对没包括在附录中的新的热塑性材料,也“只可选择本表中已使用的负荷和温度”。

熔-3

四. 试验步骤

1.确定了试验条件,就可以具体地进行试验了。 a. 设置温度,待稳定;

b. 需要清洁料筒活塞杆,清洁后,将活塞杆插入,还需等待温度稳定; c. 将活塞杆拔出;

d. 加料,压实(应在1min内完成),重新插入活塞杆;

e. 待4~6分钟(有规定的按规定,一般4分钟后,温度已开始进入稳定状态); f. 加砝码;

g. 如料太多,或下移至起始刻度线太慢,可用手加压或增加砝码加压,使快速达到活塞杆上的

测试起始刻线;

h. 计时,切样,可切数段; i. 称重;

j. 计算,取平均值;

k. 用纱布、专用工具(清洗杆)清洗料筒、活塞杆,如料的粘性太重,不易清洗,可在表面涂一些润滑物,如石腊等。清洗一定要趁热进行。料筒、活塞杆在每次试验后都必须进行清洗。 l. 口模清洗,用专用工具(口模清洗杆)将内孔中熔融物挤出。在做相同材料的试验时,口模不必每次清洗,但在调换试验品种、关闭加热器前或已经多次试验,则必须清洗。遇有不易清洗的情况,同样可涂一些石腊等润滑物。 2.计算

通过上述操作过程,我们对每一段样条,取得了二个数值: 样条的质量-m,g

该样条流出的时间-t,s

因为我们的定义是:每10min(即600s)流出口模毛细管的熔体的质量,而在上述的流出时间t,不一定是600s,甚至可能差很多,因此,要折合到600s计算,这样:

MFR=600.m/t

式中,m、t的意义同上,MFR即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单位为g/10min。

五. 自动测试方法

综上所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测试人员需要将熔体通过口模内孔流下的部分按时间间隔 切割下来,这里附带有许多人工操作的误差因素,同时,如果流动速率很大的话,试验人员根本来不及切割操作,而如果是很小的速率,流下一段需要花费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思想紧张)。因此,自动的试验方法很有必要。

自动测试有二种方法:一种是:预先设定熔体流出的体积,然后对该体积的熔体的流出时间自动记录,这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另一种是设定熔体流出的时间。然后检测该段时间流出的熔体的体积。总之,流出熔体的体积和流出时间是最终要知道的数值,而只要知道了熔体的密度,就可以知道流出的这一段熔体的质量。我们回想一下原先的定义,就可计算出熔体流动速率MFR了:

MFR=600.m/t 将m=πr.L.ρ代入 MFR=600.πr.L.ρ/ t

式中:πr活塞和料筒的平均截面积0.711 cm,r为料筒内孔平均半径; L-预先设定的活塞杆下移距离(一般为1”、1/4”,即25.4mm、6.35mm);

熔-4

2

2

2

2

搜索更多关于: 熔体流动速率的测试方法 的文档
熔体流动速率的测试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iw0z1ner79gaib4889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