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6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育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写课题、读课题,引入:这是一种树的名字,它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带。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看一看。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错的地方重新读,读完一遍后举手示意。
2.反馈:
(1)新词认读要求:正确、响亮 (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3)读到“优雅自在、勃勃生机”这两个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
提问:同学们,课文中的种树人,他种树的方法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默读4~11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样种树的?作者看到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1.朗读出“奇怪”:
谁来读读第一句?种树人这样种树,你想读出怎样的语气?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读出“奇怪”?是怎么读出“奇怪”的味道的?
带着这样的韵律与感觉,请大家试着把所有的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读,你注意到作者内心的变化了吗?
2.理解明“奇怪”:“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作者一次比一次更奇怪,他在奇怪些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简练地来说一说吗?
(三)精读课文
1、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想到了什么?
2、质疑:这段话中,也有两个“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3、面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对人生的不确定,人又该怎么做?
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确定时,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
除了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可能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呢?又该怎么做呢?
(五)小结作业
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写成一篇读后感,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四、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课文,学会学习一般古诗。
2.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引导生看图,读诗、品句进行总结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诗意,懂得爱惜春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学生结合实际自由说)。
引出课题:春晓。
解题:解释“晓”的意思。 2. 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二声。(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2)指名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读边思考)。 3. 细读课文
结合插图与实际理解前二句诗。
(1)这两句诗大致写什么意思(看图自悟,讨论)。 (2)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所查字义来分析)充分想象。
(3)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
(4)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仿照上面两句的学习方法,读讲后两句。 4. 再读课文,准确把握。
指导朗读:启发谈话:多美的春光啊!我们应带着什么感情朗读这首诗呢?
(1)确定读诗情感(赞美、喜爱) ; (2)自己试读; (3)和同学交流;
(4)指名读,读读评评,并配乐朗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