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7:10: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积极开展制订和完善食用菌产品质量分级、专用标准、投入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标准,突出产地环境检测、投入品质量监管、菌种质量检验检测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建立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和可能危害安全的信息发布制度。

切实抓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用菌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用菌产品。探索实行生产过程记录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构筑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保障。

四、建设重点

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的物质和技术装备水平,是巩固和加强产业地位、维持产业在全国和世界领先地位的有效措施,是支持和保护产业的主要手段。要进一步增加投入,以转变产业效益增长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调整产业资金结构,突出建设重点,巩固和强化农业第一产业的发展基础。主要实施八项重点建设工程:

(一)标准化基地工程。根据实施“两创”战略精神,以生态高效、

质量安全和结构调整为原则,继续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期内重点建设50个50万袋以上规模的标准化基地。其中香菇35个,黑木耳10个,珍稀菇5个。同时根据提升产业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原则,规划期内建设5个年生产量500吨的工厂化生产基地。对已建基地进行改造升级,着重对生产基地用水水源和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基地污染源入侵防御系统,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

(二)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提升工程。

以香菇、黑木耳产业为重点,围绕品种选育、菌种质量安全、集约化生产与加工、培养材料与配方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创新。实施一批产业科技示范引导性项目,开展食用菌保健食品、药品精深加工共性技术研究,食用菌集约化生产机械设备开发,菌根食用菌人工栽培产业化技术创新研究,以及食用菌生产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与示范。调整充实食用菌基层科技推广人员,进一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和集成,研究和突破一批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食用菌关键科研项目。

(三)实施种子种苗工程

积极引进国内外的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做好香菇当家栽培品种的提纯复壮,

珍稀食用菌品种的选育、驯化、引进、开发以及野生菌类的驯化工作,不断推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当家品种或菌株,为我市食用菌产业高效发展提供良种保证,使菌种优良率达到95%以上。重点建设3—4个品种选育基地,建设3—4个香菇菌种质量安全生产繁育基地,建设3—4个黑木耳菌种质量安全生产繁育基地。加强菌种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和检测技术研究,建立菌种质量测试机构1—2个,重视食用菌种质资源的保护,重点建设和完善种质资源库2—3 个。

(四)食用菌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开展食用菌生产安全技术研究,建立具有食用菌生产、质量事故警示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功能的食用菌生产安全预警防范系统,组织制定《食用菌特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食用菌主要品种“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食用菌主要培养料质量标准。使安全生产在技术和制度上有“规”可循。确保食用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害,维护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五)精深加工产品与食用菌机械设备开发工程

鼓励企业从事食用菌的加工、贮藏业务,积极开发具有保健功能和药用效果的深加工产品。重点培育千万元产值的精深加工企业15家,实施一批生物医药保健产品研发项目。食用菌产业的加工水平和竞争能力明显提升,出口创汇能力增强,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组织现有食用菌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开展食用菌机械设备的研发,确定一批重点机型进行技术整改,并组织列入国家或省级农机补贴目录。

(六)实施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农业工程

通过结构调整,多元化开发,实现食用菌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和谐的发展。实施一批“废菌糠再利用”、“果枝、桑枝、豆杆、果壳、谷壳等农林企业废弃资源利用”和污染零排放等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食用菌资源综合利用和多级利用的研究、推广和示范基地项目。开展食用菌栽培与种、养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和试点工作。

(七)产品市场与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重点对龙、庆、景三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技术和硬件设施改造,使入住客商在硬件设施方面能够符合QS认证要求。对乡村鲜菇市场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改善交易条件,规范交易程序,加强管理监督,争取规划期末基本取消不规范的马路市场。强化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工作,对专业产品营销的市级以上龙头企

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香菇终端销售业务。

(八)香菇文化保护和香菇品牌提升工程

利用我市民间丰富的香菇文化优势,使之成为提升香菇产业的动力。对民间的香菇文化材料进行抢救性收集与挖掘,着重对一批香菇文化遗址、遗存进行修缮保护。通过开发丰富的香菇文化景点,实现文化与产业结合。利用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庆元香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修订地理标志产品“庆元香菇”标识使用管理办法,鼓励有关企业积极使用,充分发挥“庆元香菇”对产业带动作用。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充分认识食用菌的产业地位,确保丽水香菇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香菇是丽水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丽水农业发展实际。巩固和发展食用菌产业与食用菌经济,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丽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深刻认识食用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食用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立足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维护丽水香菇产业的农业第一产业地位和其在国内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不动摇,积极推进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是加强丽水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体现。

(二)进一步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

建立和完善食用菌产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的力度,保证财政资金对食用菌产业总投入的增长。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继续巩固和完善标准化基地补助等政策,加强对产业基础和科研装备的建设、产业科研及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产业标准化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及销售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专业生产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支持,确保公益性项目和重点产业项目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国家财政性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外资投资农业,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产业投入的稳定增长,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投入体系,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产业政策保障

围绕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市场主体、产业投入品安全监管、种质资源保护、农民权益保护等,加强我市涉菌政策的调研与修订工作,健全涉菌产业的政策体系,促进食用菌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大力开展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加大对农民的普法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守法经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四)切实加强产业公共管理和服务

改进工作方式,狠抓服务管理,切实将农业部门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食用菌产业环境、要素供给、市场流通、科技支撑以及产业政策等宏观问题的调查研究,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生产标准化体系、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营销等体系的建设,重点抓好产业发展八项建设工程,构筑农业支持和政策保护体系,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公益性的支持、保障和服务。大力实施人才兴菌战略,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食用菌产业人才体系,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质量。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统筹兼顾,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三农”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加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全面开创食用菌产业发展新局面。

(五)秉承行业自治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我市食用菌行业有着优良行业自治传统,三百年前广大菇民商议菇事机构——“菇帮”,是已知建立最早、行规最严的 “农业行业协会”。在新的时期,市级第一家农业行业协会也是食用菌协会。各级食用菌协会以生产、加工、流通、出口企业、基层专业经济组织和农业科研部门为主体,团结依靠广大会员,积极发挥协会作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企业组建、市场运作、政府支持、部门主管”原则开展更有效的运作。以服务为宗旨,开拓多元化的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信息、科技、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服务。注重指导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协调本行业产销关系,促进行业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合作。政府和协会的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协会的领导和指导工作,支持和帮助协会开展工作,在发展生产、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和科研项目上给予一定倾斜支持。认真

倾听协会建议,发挥协会决策咨询作用,实现丽水食用菌产业朝更加健康、有序、持续方向发展。

搜索更多关于: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的文档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j2m95zd2f62h60030rp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