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调整。
3.心理学的方法
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员工的思想状况,如某些岗位工作量并不一定大,可能员工思想负担很重;有些岗位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是思想负担比较轻。如果需要,就可以采用心理学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如技术部的心理负担可能比较重,因为如果在某个技术环节上出现失误,可能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4.其他的科学方法
在现代经济科学研究中,新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控制的方法、手段、工具正大量涌现。在岗位研究中,应当注意学习、吸收和应用当代科学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方法,从而提高岗位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自检】
你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过哪些岗位研究的方法?如何具体操作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方法外,你个人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工作岗位研究的几点认识
1.认真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
工作岗位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果不做这项工作,就没有基础资料,可能会在岗位评价、薪酬福利体系设计、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中出现失误。例如在北京要坐车去某个地方,地图就是基础资料。要想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通过查看地图可以知道,并了解了乘车路线。如果没有做这些基础工作,出门就上车,就容易出现方向不对甚至越坐越远的情况。
2.合国情,逐步吸收消化
工作岗位研究这项工作在西方和港澳台已经推行很长时间了,但在中国内地特别是国有企业推行还有困难,因为一些人对于这些概念和理念存在认识问题。例如在国有企业里,大家认为只要是处级干部拿钱就应该一样。类似这些思想会给推行工作造成阻力,所以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国情来逐步推行,逐步吸收消化。有些分析也要尽可能接近企业内部情况,逐渐被大家理解。另外,要逐步认识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推开。
3.意适用性原则与标准化原则 在推行工作岗位研究这项工作中,特别要注意适用性原则和标准化原则。就是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能不能在企业里推行,是不是适用,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否则,很多研究是在做无用功。分析研究的结果最后要落实到岗位标准上,这些岗位标准应该符合标准化原则,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4.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无论研究还是应用差距都很大。目前,在我国的企业里,工作分析和岗位研究还处于初试阶段。与欧美企业或港澳台企业相比,研究和应用都很初级,差距非常大。有些企业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做成以后无法应用。主要原因一是脱离企业实际,二是推行阻力大。往往是做成文件后,就放在保险柜里存起来,起不了任何作用。
【本讲小结】
本讲主要介绍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叙述了岗位研究的若干基本原则,即系统原则、能级原则、标准化原则和最优化原则;向大家介绍了调查研究、数量分析、心理学方法等岗位研究的方法;最后,根据岗位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对照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讲了几点对岗位研究工作的认识,并对我国企业的岗位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