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7:25: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试验五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1. 了解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链霉菌、啤酒酵母及毛霉(Mucor)、根霉(Rhizophs)?、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等常见微生物形态构造;

2.进一步巩固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代表种类的菌落特征;

3.了解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繁殖方式及特点。

【基本原理】

微生物的菌落特征是指微生物在平板上生长,所表现出的群体形态特征。每一种类微生物菌落具有各自相对稳定的特征,例如菌落的大小,菌落边缘形状、隆起形状、表面形态,菌落透明或不透明等。这些特征可用于快速识别、鉴定微生物,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常被采用。细菌为单细胞微生物,大小仅为数毫米;

放线菌丝状,菌丝直径与细菌相接近;酵母菌为真核细胞;

图22 微生物菌落的培养特征

霉菌由菌丝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成绒毛或棉絮状。霉菌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有无性和有性生殖方式。因此各类微生物较容易区别。

【实验用品】

1. 实验材料 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链霉菌、啤酒酵母及毛霉、根霉、曲霉、青霉、木霉等常见微生物菌落平板及永久固定装片;

2.实验试剂 75%酒精,95%酒精,乳酸石碳酸棉兰液,蒸馏水等; 3.实验设备仪器 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镊子,酒精灯,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一、观察并比较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

依次观察各类微生物平板,注意并记录各种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 二、观察细菌形态结构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然后用无菌镊子镊取少量菌体于水滴中,用解剖针将菌丝仔细分开,然后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并不要移动载玻片)。

2.先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再转高倍镜及油镜观察。注意观察细胞形状,各部分结构,以及是否有芽孢等。

三、观察放线菌菌丝体形态结构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然后用无菌镊子镊取少量菌丝于水滴中,用解剖针

17

将菌丝仔细分开,然后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并不要移动载玻片,以免弄乱菌丝)。 2.先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再转高倍镜观察菌丝及孢子器各部分的特征。 四、观察酵母菌形态结构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然后用无菌镊子镊取少量菌量于水滴中,用解剖针将菌丝仔细分开,然后盖上盖玻片?。

2.先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再转高倍镜及油镜观察。注意观察细胞形状,各部分结构,以及是否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等。 五、观察霉菌菌丝体形态结构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然后用无菌镊子镊取少量菌丝于水滴中,用解剖针将菌丝仔细分开,然后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并不要移动载玻片,以免弄乱菌丝)。 2.先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再转高倍镜观察菌丝及孢子器各部分的特征。 附:若需长时间的观察霉菌的形态,可制成永久片,制作方法为:

1.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碳酸棉兰液,然后挑取要观察的菌丝少许于染色液中,用解剖针仔细将其分开,然后盖上盖玻片,放置1~2天。

2.在制取的片中用阿拉伯胶(或合成树脂、加拿大胶)将盖玻片四周封好,待凝固后即可进行观察,也可放置起来作为永久片保存。 五、观察常见微生物永久装片

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链霉菌、啤酒酵母及毛霉、根霉、曲霉、青霉、木霉等永久装片,尤其注意其是否正在进行分裂及无性孢子、有性孢子繁殖结构及特点。 附根霉接合孢子形成的观察:

1.取黑根霉Rh+和Rh-菌株分别划线接种于马铃薯培养基平板两侧,置30℃恒温箱培养4~7天。

2.?培养4天后,Rh(+)和Rh(-)菌株互相邻近的两个菌丝各向对方生出极短的侧丝,逐渐互相接触,顶端各自膨大并形成横隔,即为配子囊。 3.配子囊接触后中间的隔膜消失,二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互相融合,同时外部形成厚壁,成为接合孢子。

4.用水浸片仔细观察接合孢子形成的各个阶段。

【实验结果】

1、填表比较四大微生物形态特征

项目 含水状态

菌落

形态 颜色 透明度 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细胞显微形态

气味 其它

细菌

放线菌

酵母菌

霉菌

2、按比例绘出常见微生物结构图(不少于5种),并图示各部分结构。

【注意事项】

1、观察平板菌落时,养成良好习惯,最好不要打开培养皿盖。

18

2、制作微生物装片应按实验装片制作规范要求制作,并注意与永久装片进行比较。

【实验思考题】

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实验室空气环境中的微生物类别。

19

实验六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2. 学习并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基本原理】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简单染色不能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实验用品】

1. 实验材料 培养12-16h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或者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为活体材料); 2.实验试剂 结晶紫,卢哥氏碘液,95%酒精,蕃红,复红,二甲苯,香柏油等 3.实验设备仪器 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一、简单染色: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左边涂苏云金杆菌,右边涂大肠杆菌,做成浓菌液。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苏云金杆菌浓菌液挑2-3环涂在左边制成薄的涂面,将大肠杆菌的浓菌液取2-3环涂在右边制成薄涂面。亦可直接在载玻片上制薄的涂面,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晾干:让涂片自然晾干或者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文火烘干。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废液缸上的搁架上,加复红染色1-2min。 (5)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染色液

(6)干燥:将洗过的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

20

搜索更多关于: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 图文 的文档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jb2t31tzm4bptb10m0x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