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如图所示,小邦在国色天乡玩蹦极,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他在下降过程中的能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性绳绷直前,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弹性绳绷直前,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 C.下降到最低点,动能最小,弹性势能最大 D.下降到最低点,重力势能最大,弹性势能最大 C 【解析】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是弹性形变的程度,形变越大,势能越大.
解答:AB、人在下降过程中,弹性绳绷直前,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则动能变大,故AB错误;
CD、下降到最低点时,人的速度减小为0,动能最小;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弹性绳的形变最大,则弹性势能最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的变化.
2.很多文学作品含有一定的物理道理,反映了文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用心体会,下面文学名句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水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闻声不见人”是由于声速比光速快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未改的是“音调”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 D 【解析】
试题分析: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A错误;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继续传播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声波的衍
射现象,故B错误;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故C错误;天气突然变暖,空气温度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故D正确;故应选D. 【考点定位】光现象;声现象;分子动理论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夏天教室地上洒水能降低室内温度,是因为液化放热 B 【解析】 【详解】
A. 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故A选项错误
B. 电冰箱制冷的过程实质上是利用制冷剂在冷凝管内汽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使温度降低,故B选项正确;
C. 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故C选项错误;
D. 夏天教室地上洒水能降低室内温度,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故D选项错误。
4.如图所示是一种英语听力播放控制装置的原理图.“播放器”是有电流通过时会播放声音的装置;“定时开关”在电路刚接通时,处于“闭合”状态,达到设定时间后能自动断开.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S,指示灯立刻发光,播放器立刻播放声音 B.到达设定时间后,指示灯保持发光且亮度不变 C.到达设定时间后,播放器立刻开始播放声音
D.“定时开关”断开前后,“指示灯”和“播放器”分别处于并联和串联状态 C 【解析】
闭合开关S,“定时开关”在电路刚接通时,处于“闭合”状态,播放器被短路,所以指示灯立刻发光,播放器不能播放声音,故A错误.
达到设定时间后,“定时开关”自动断开,播放器和指示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P=I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B错误.
U可知,R到达设定时间后,“定时开关”自动断开,播放器和指示灯串联,电路中有电流,播放器立刻开始播放声音,故C正确为答案.
“定时开关”断开前,播放器被短路,电路中只有指示灯.“定时开关”断开后,“指示灯”和“播放器”串联,故D错误.
5.标有“6V 1.5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两端,灯泡的电阻及实际功率约为:
A.24Ω 0.67W B 【解析】 【分析】 【详解】
B.20Ω 0.8W C.24Ω 0.96W D.20Ω 0.67W
分析图像可知:灯泡的电阻会随电压、电流的不同发生变化,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只能从图像入手分析.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灯泡的电阻相等,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三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把这种规格的三只灯泡串联接在12V的电源两端,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4V,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当电压是4V时,通过灯泡的士电流为0.2A, 所以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
R?U4V??20? I0.2A0.2A=0.8W.故选B. 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P=UI=4V×
6.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中间位置,闭合开关S,两个灯泡均能发光(假设灯丝电阻不变),此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
A.L1、L2亮度不变 C.L1变暗,L2变亮 C 【解析】 【详解】
B.L1变亮,L2变暗 D.L1变暗,L2不变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R并联后再与灯泡L1串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I=
U可知,干路中的电流R变小,由U=IR可知,L1两端的电压变小,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由P=UI可知,灯泡L1的实际功率变小,L1的亮度变暗,故AB错误;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
U2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大,因并联电路中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灯泡L2两端的电压变大,由P=可
R知,L2的实际功率变大,亮度变亮,故C正确、D错误。 7.下列有关电磁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中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
B.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无关 C.电动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D 【解析】
A中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B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而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电流的大小均有关;C中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D的说法是正确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 8.如图所示,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主要是为了减弱声音的
A.音调 D 【解析】 【详解】
B.频率 C.音色 D.响度
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耳朵处减弱噪声,从声音的特征分析,是为了减小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强度,即减弱声音的响度,故D正确为答案。
9.嫦娥四号于12月12日16时45分,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机熄火后,火箭仍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受到的惯性的作用 B.“太空刹车”时,火箭向前喷出燃气,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C.嫦娥四号被月球捕获,说明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大于嫦娥四号对月球的引力
D.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静止的 B 【解析】 【详解】
A、发动机熄火后,火箭仍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火箭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太空刹车”时,火箭向前喷出燃气,火箭对燃气产生推力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燃气对火箭产生反作用力,致使火箭速度减小,直至停止运动。故B正确;
C、月球对嫦娥四号的引力与嫦娥四号对月球的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C错误; D、在该过程中,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月球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10.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 d1 A.甲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乙不能 B.乙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而甲不能 C.甲、乙均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 D.甲、乙均不能准确判断透镜的种类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 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形成放大的实像,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故A正确.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小明想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否有关”.他连接了如图的电路进行实验,甲、乙两个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煤油中都各自浸泡着一段电阻丝,阻值分别为R1和R2,分别用插有温度计的橡胶塞封闭烧瓶,煤油中的电阻丝通过橡胶塞上的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温度计可以测量煤油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