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学生版) 三维目标
1.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2.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3.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 研读教材《名著导读?红楼梦》,了解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2. 熟悉前五回的内容。
3. 看人物关系一览表,初步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 4. 看贾府结构图,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使用时间及说明
1、阅读“知识链接”中相关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情节,画出对贾母院、贾赦居处、贾政居处环境作描写的句子。
3、用20分钟独立完成导学案,用1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要求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研读教材《名著导读?红楼梦》。用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方法,提要钩玄,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本书的目的;认识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作品的深邃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
2、走近作家,知人论世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早年过着奢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卖画度日,生活在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从而对社会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走近作品,宏观感知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
1
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刚。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阜盛( ) 绾着 ( ) 内帏( ) 盥沐( ) 两靥( ) 忖度( ) ...... 嗔视( ) 茗碗( ) 懵懂( ) 憨顽( ) 纨绔( ) 敛声屏气( ) ......
2、 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厮: 纳罕: 敛声屏气: 憨顽: 懵懂: 潦倒: 纨绔: 膏粱: 3、 读课文,首要探究课文文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题如眼睛,由文题可以知道文章大概内容。你从文题“林黛玉进贾府”可以提出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请你写出来。
4、 下面是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从图中找出选段中对应的人物及他们的关系。 贾敷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珍——贾蓉 (宁国府) 贾敬 (秦可卿) 贾惜春
贾琏——巧姐
贾赦 (王熙凤) 贾迎春
贾珠——贾兰 (李纨)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政 贾元春 (荣国府) (王夫人)贾宝玉
贾探春
贾敏
——林黛玉 (林如海)
2
见贾母:敕造宁国府大门→荣国府(从西角门进)→垂花门→(进门,拜见贾母、见过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大家送至)穿堂前→ 垂花门(与邢夫人一起去见贾赦)见贾赦:出西角门→出荣国府正门进宁国府→入一黑油大门中(即东角门)→ 至仪门前→贾赦院内见贾政:出东角门→过荣国府正门→西角门(进入荣国府)→过东西穿堂 ,向南大厅之后, 仪门内大院落→贾政院内 见凤姐: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与王夫人一起) →凤姐院内再见贾母:穿过东西穿堂→贾母后院→从后房门进入贾母院内
课堂探究案
一、小组合作,分析探讨下列问题。 1、“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读罢课文,你觉得有哪些不同?
见到的景不同: (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见到的人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
2、 思考:作者着笔描写贾府环境的作用有哪些?
课堂检测
1、林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看到“荣禧堂”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对联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用来反映富贵人家的奢华。 B、用来炫耀朱门大族的财富。
C、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用来显示官僚贵族的权势与财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B.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C.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
D.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鉴赏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2、 鉴赏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使用时间及说明
1、10分钟完成导学案。
2、从文中画出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作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句子。 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师点拨。 3、5分钟完成自测训练。
课堂探究案
一、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人物描写详略得当,虚实并用。试据此填写下面的表格。
详写: 略写: 实写: 虚写: 单独写: 群体写:
(实和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
二、作者为什么选择林黛玉进贾府时介绍这么多人物出场?
三、试以王熙凤为例,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鉴赏王熙凤的性格,思考下列问题。
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从黛玉的纳罕中可看出什么来?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