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影响因素
1 水质
水产养殖的质量受水质的影响。水质要从水的含氧量和含氨量,有机物的含量,水温等几个方面来衡量。水的含氧量取决于存在于水中的浮游生物,水中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还能够吸收水中生物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大量的氨,提高含氧量,降低含氨量,防止氨积累而影响水体动物生长,还能改善水质[3]。在水产养殖的食物链中,水中的鱼类和虾类与浮游生物存在捕食关系,浮游生物充当了饲料,如果浮游生物提供得足够多,相应地就减少了饲料的投入,不止节约了成本,还减少了水体污染。水温对鱼类和虾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鱼类和虾类消化食物要依靠消化酶发挥作用,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消化酶的活性,消化酶活性过低不利于其生长,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控制好水温,尽量使其在25℃左右。
2 饵料
饵料是水产品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物质条件,且为了保障水产品的重量和大小,饵料的数量要能满足其生长所需。饵料足够的同时水中有机物的量也在增多,当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某些新物质,就会对水产品的生长造成影响。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水产品的死亡,已死亡的水产品的尸体使化学物质堆积,占用了水产品的生存空间。以上过程是一个恶性循环,该循环会造成水产品产量大打折扣。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饵料的投放量和投放频率都需要多加考虑,以尽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为水产品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和有益于其生长的生存环境。针对这一难题,许多养殖户采用了微生物制剂,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
降低水质恶化的速度。而且使用微生物制剂同样存在使用量等难题,一旦使用缺乏合理化,一方面会对水产品的生长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开支,降低性价比。
3 疾病
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是非常普遍的,一旦出现疾病,将为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带来危害。出现疾病可能是细菌、寄生虫、病毒等造成的[4]。在以上三者中,病毒的影响尤为巨大,病毒造成的疾病的传播很难被注意到,只有使用精密的仪器才能检测到,因此极易造成大面积疾病传染,而此时已错过治疗时机。针对水产养殖中出现疾病这一无法避免的现象,养殖户能做到的只是尽量提高水产品的抵抗力,降低其感染疾病的机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