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书皮一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美术教案】
第1课 小小品评家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引导他们用眼睛去鉴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小小品评家”一课,正是要引导学生从美术课程出发,通过“品”——品味与感受生活中的美,“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美,来发现、观察、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学生分析
课本中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造型和色彩都比较好看的物品图片,有民间意味浓厚的儿童帽、花篮、钟表、儿童居室等,出示这些作品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上欣赏,而是从欣赏的内容上提示了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开始寻找美,品评美的活动。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美; 2、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 教 学 流 程
1、从自己的身边寻找一些比较好看的物品,带来向同学们介绍,和大家一起欣赏。
2、向学生提些思考问题:“到商店里买衣服,你会怎样去挑选,什么?”,“在生活中看到美丽的景色,好看的物品你有怎样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观察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说出自己认为好看的物品是如何好看法
(在课本中有一段欣赏评述小闹钟的文字,就是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出发来描述小闹钟到底是怎样看着好看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由点及面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 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 课后反思
培养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认识和辨识能力,对今后的教学会很有帮助,尤其是对综合材料的驾驭。让学生认识到爱美是人的天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 2课 我给书本穿花衣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包含着两个美术活动,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折纸的方法给书本包皮;是尝试为包好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可以说,让美术服务于生活是美术课的目的,“我给书本穿花衣”的过程正是一个锻炼学生运用美术的手段为生活服务的过程。 学生分析
由于开学初学生的新课本较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在一节美术课上把所有的课本都包好,并设计上图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在第一课时,准备报纸练习如何包书皮,第二课时,用素描纸包书皮,设计图案。 教学标 目
1、掌握包书皮的一般方法;
2、为自己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 3、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
课前准备 报纸、素描纸、水彩笔 教 学 流 程
1、提问:“如书本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意义?为什么要给书包上皮”。 2、编个“课本的遭遇”故事,讲一讲新课本在不同的同学手里会有什么样的不同遭遇,或编一个“穿新衣的课本”的故事,说一说,课本穿上“新衣”后的心情。
3、学习包书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学习)。请学生给大家做介绍。
4、引导学生合理选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5、设计上实用美观的图案,什么类别的课本穿上怎样的外衣最适合,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设计与制作。
6、给数学书包的书皮上应该装饰设计些什么?怎样设计才会又符合数学书的特点,有新颖美观? 师示范
7、互相展示欣赏。提问:假如你是书本,现在穿上了新衣服,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课后总结
非常实用的一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虽然他们包的书皮并不漂亮(为了练习建议孩子们使用的是报纸包书皮),但是还是非常珍惜,都舍不得拆下来。
第3课 爱美的小鸟
型 造型?表现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1.鸟的图片,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教师要很好利用。引导学生从鸟的体态、毛色、花纹等方面重点欣赏。由于版面限制,鸟的图片还需教师在教学时进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观察、欣赏的能力。2.《鹭鸶》是一幅农民画,其色彩鲜艳、形式感很强,易于孩子接受和理解,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学生分析
孩子们对鸟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鸟儿成为他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伙伴。因此,本课题的设立能极大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心愉悦的体验,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较为广阔的想象和个性发挥创造的空间。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小鸟,表达自己的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锻炼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通过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课前准备 素描纸、水彩笔 教 学 流 程
1、布置学生到自然中观察小鸟,或搜集有关鸟的图片,或查阅资料,了解鸟的知识、歌曲、趣闻,以备课上交流。(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标本、名家美术作品作为补充。)
2、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鸟的资料。
(你知道哪些鸟的名字?鸟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你认为小鸟美在哪?引导学生从小鸟的形体美、羽毛的花纹、色彩美、飞翔的姿态美)。
【篇二:美术二年级(上)教案】
小学美术
二年级上册教案 天鹅小学 牛秀莲
第1课童心童画 教学过程
1. 新知教学。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2. 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揭题:《童心童画》。
3. 欣赏作品。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4. 尝试创作。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 5. 6.
7.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评价作业。交流创作思路。师生共同评价。 小结与拓展。小结本节课内容。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童谣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谣插图和同年龄学生的童谣童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的去感受童谣、童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有创意即可。 第2课 我给书本穿花衣
教学目标 :
1、掌握包书皮的一般方法;
2、为自己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 3、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 课前准备 报纸、素描纸、水彩笔 教 学 流 程
1、提问:“如书本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意义?为什么要给书包上皮”。 2、编个“课本的遭遇”故事,讲一讲新课本在不同的同学手里会有什么样的不同遭遇,或编一个“穿新衣的课本”的故事,说一说,课本穿上“新衣”后的心情。
3、学习包书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学习)。请学生给大家做介绍。
4、引导学生合理选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5、设计上实用美观的图案,什么类别的课本穿上怎样的外衣最适合,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设计与制作。
6、给数学书包的书皮上应该装饰设计些什么?怎样设计才会又符合数学书的特点,有新颖美观?
7、互相展示欣赏。提问:假如你是书本,现在穿上了新衣服,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课后反思:
今天在二年级进行了《给书本穿新衣》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在活动前的聊天中孩子们谈包书重要性的时候,孩子们很天真地告诉我:“书皮就像书的衣服一样,不穿衣服不漂亮,还会冷!”还有的学生说:“我会包书,马上教师节了,我还要给老师包书。”可爱的孩子们为整个活动开了个很好的头。
在两个人数比较多的班级我采取的是分组活动的方式,但是组织教学有一定难度,有的小组能有摸有样的在会包书的同学的带领下进行活动,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小组都无法顺利活动。我观察了一下,有这样几种情况:1、班上会熟练独立包书的同学并不多,这样分组的时候显得“师资”不够。2、有的组里男女人数不均匀,男生多半动手能力和纪律观念较差。3、依赖行比较强,耐性比较差。
在另外一个人数较少的小班,孩子们大多数选择了我展示的其中一种包书的方法,所以我采用了亲自教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活动。当然,这与手工劳动课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篇三:二年级美术上册 我给书本穿花衣教案 冀教版】
最新版
我给书本穿花衣 教学目标 :
1、掌握包书皮的一般方法;
2、为自己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 3、体验用美术手段美化生活的乐趣。 课前准备:报纸、素描纸、水彩笔 教学流程
1、提问:“如书本对我们来说有哪些意义?为什么要给书包上皮”。 2、编个“课本的遭遇”故事,讲一讲新课本在不同的同学手里会有什么样的不同遭遇,或编一个“穿新衣的课本”的故事,说一说,课本穿上“新衣”后的心情。
3、学习包书皮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学习)。请学生给大家做介绍。
4、引导学生合理选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5、设计上实用美观的图案,什么类别的课本穿上怎样的外衣最适合,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设计与制作。
6、给数学书包的书皮上应该装饰设计些什么?怎样设计才会又符合数学书的特点,有新颖美观?
7、互相展示欣赏。提问:假如你是书本,现在穿上了新衣服,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课后反思: 2017.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