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2:42: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小说中写老牛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园,他执意留下,自认为“出不了事”,表现了他对严峻的战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和盲目的乐观自信。

C.杜娜抽出儿子阿纳留下的砍刀,挥汗如雨,泪流满面,狠心砍掉了自己新近亲手栽下的小橘树,表明了她对自己劳动成果无比珍惜。

D.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如杜娜栽橘树的艰辛和收获的幸福、获得土地的喜悦和失去土地的悲哀,表现了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家园的热爱。

E.小说中综合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手法,如肖像、动作、语言以及心理等,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老牛夫妇的性格特点,形象鲜明,跃然纸上。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一向温顺的老牛面色铁青,脸上的筋脉暴胀,完全是另一个脾性的人了。 晴天霹雳,天都要塌了。

(3).文字画波浪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杜娜对孙子说:“你们老师讲的历史,也会撒谎的,不过希望你们 不要忘记这一切。”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二、古诗文阅读: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济字巨川,深州饶阳人。父恕,开宝中,知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济携父骨匿山谷间。既而官军大集,济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遣归。

先是,济母终于岳阳,权窆佛舍。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时调福建输鹤翎为箭羽。鹤非常有物,有司督责急,一羽至直数百钱,民甚苦之。济谕民取鹅翎代输,仍驿奏其事,因诏旁郡悉如济所陈。汀州以银冶构讼,十年不决,逮系数百人,转运使使济鞫之,才七日情得,止坐数人。

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驰奏其事,太宗大悦。

车驾巡师大名,调丁夫十五万修黄、汴河,济以为劳民,诏济驰往经度,还奏省十六七。张齐贤时为相,以河决为忧。因对,并召济见,齐贤请令济署状保河不决,济曰:“河决亦阴阳灾沴,宰相苟能和阴阳,弭灾沴,为

5

国家致太平,河之不决,臣亦可保。”齐贤曰:“若是,则今非太平邪?”济曰:“北有契丹,西有继迁,两河、关右岁被侵扰。以陛下神武英略,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上动容,独留济问边事。 咸平三年,令济权判大理寺事。福津尉刘莹集僧舍,屠狗群饮,杖一伶官致死,济论以大辟,遇赦从流。时王钦若知审刑,与济素不相得,又以济尝忤齐贤,乃奏莹当以德音原释。齐贤、王钦若议济坐故入,停官。逾年,复为监察御史、通判河南府。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王济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使济鞫之,才七日情得 情得:弄清案情。 B.戍卒颇恣暴不法 恣暴:放纵横暴。

C.济以为劳民,诏济驰往经度 经度:经办处理。

D.齐贤、王钦若议济坐故入,停官 故入:因此入狱。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

B.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

C.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

D.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济早年不幸,父母双亡。父亲任秀州知州时,适逢盗贼作乱,城陷被杀;母亲在岳阳去世,暂殡佛寺。在军帅朱乙的帮助下,他才得以将双亲归葬。

B.王济注重操守,正直敢言。对于倨贵陵下的地方长官,他未尝屈服;在河决之灾发生后,皇上召见他和宰相张齐贤,他敢于指出宰相之过,毫不回避。

C.王济关心百姓,为民减负。治下百姓为交纳鹤翎所苦,他让他们以鹅翎代替,并上奏朝廷获得许可;他经过努力,大大减少了治理黄河、汴河所需的民力。

D.王济处事果决,受到肯定。镇州戍卒中有人夜晚纵火焚烧民舍,趁机盗取民财,他捕获罪犯后果断处决,然后迅速上奏,皇上对他的做法非常满意。

8.(本题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陛下神武英略,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

译文: (2)时王钦若知审刑,与济素不相得,又以济尝忤齐贤,乃奏莹当以德音原释。

译文:

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赴洛道中作 (晋) 陆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9.(本题5分)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

“振策陟崇丘”中“陟”的意思是 ① 。在《出师表》中,有句子写道:“宫中府中, ② ,陟罚臧否, ③ 。”其中“陟”意思是 ④ 。

10.(本题5分)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18.

11.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19.

12.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三、名篇名句默写: 共6分 13.古诗文默写

(1)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2)杜甫一生漂泊,老病孤愁,《登高》中“____________, ”便是这种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孟子多次在文中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其中的一条即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

(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

“ , ”,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语言知识基础: 共21分 14.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笑靥 驯熟 摇曳 弃甲曳兵 C.浩翰 蹒姗 荒芜 荒芜人烟

B.撕打 湎怀 膏腴 病入膏肓 D.歆享 调济 翱游 翱翔蓝天

15.下列各项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始终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奉为圭臬,并用法治精神处理外交事务。 B.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全人类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一。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对她的了解都是管中窥豹。

C.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窥探无孔不入,这大大提高了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

D.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有关“今年5月份会出台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的消息不属实,完全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风景这边独好”成为2014年影视业留给市场的最大印象,但是这个行业依然是按照“高回报、高风险和高投入”的模式来运作的。

B.穿木屐,着汉服,拜孔孟,跪先贤……近年来,国学热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大背景下持续升温,这种现象引发了传统回归与“商业运作”。

C.有网友说,只根据一段视频就对毕福剑的政治倾向和立场下结论,显然不够严谨,这不是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后还应该鼓励的做法。

D.无论是跑步、游泳,还是网球、高尔夫,运动能帮你排解身心的毒素,增加抗压能力,天长日久,你自然能拥有一种阳光健康而又平和从容的气质。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B.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创作的《长恨歌》《琵琶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C.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呐喊》。

D.美国作家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塑造“硬汉”而著称。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8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jln38vkqs7b3ef97wu606i7k4ff8500zeg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