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4 10:10: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黄土高原 D.鸣沙山沙丘

解析 第11题,从青年到老年侵蚀量越来越大,保存量越来越小,上图中的顺序为图a、c、b、d,下图中的顺序为①、③、②、④,A正确。第12题,丹霞地貌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与桂林山水成因相似,B正确。尼罗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和鸣沙山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 11.A 12.B

(2016·苏北四市上学期期中)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下图为某区域同一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C.山脊

B.向斜 D.谷地

14.图中甲处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可能是( )

A.280米 C.420米

B.360米 D.480米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构造等高线分布分析,等高线的数值由外向里减小,表明岩层是向下弯曲,所以该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故选B。第14题,图中甲处岩层顶部的海拔为60 m,对应地表的海拔为300~400 m之间,那么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应为240 m与340 m之间。故选A。 答案 13.B 14.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江苏版第四次全国大联考)仙安石林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属于罕见的热带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下图为海南省

沿109°E的地形剖面及岩石构成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组成仙安石林的岩石的成因及形态成针状、剑状的原因分别是( )

A.外力作用 C.冷却凝固 16.图中显示( )

A.图示区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B.没有地壳运动的痕迹 C.五指山上能找到生物的化石 D.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

解析 第15题,组成仙安石林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形成的,A 对;仙安石林形态成针状、剑状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故选AB。第16题,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显示,图示区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A 对;图中有地势起伏的状态,有属于侵入岩的花岗岩出露地表的状态,说明该区域发生地壳运动,B 错;图中信息显示,五指山区域的主要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不会有生物化石存在,C 错;该区域有花岗岩和玄武岩分布,说明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故选AD。 答案 15.AB 16.AD

(2016·无锡上学期期中)我国某地质勘探队在某地钻取地下岩芯(如图),钻取的岩芯样本如图所示,图中各类岩石均为沉积岩。读图回答17~18题。

B.流水侵蚀 D.变质作用

17.该地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

A.背斜 C.断层

B.向斜 D.断块山

18.图示乙地( )

A.表层岩石较甲地更易被侵蚀 B.地震、岩浆活动较频繁 C.较甲、丙两地更易找到地下水 D.不适宜开挖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

解析 第17题,根据题干材料甲、乙、丙三个地下岩芯是沿一水平面钻取的,而且深度相同,中间岩层(乙)新,两翼岩层(甲、丙)老,即为向斜。甲与乙、丙同一深度的岩层有错动,可能发生断层。所以答案选BC。第18题,由上题可知,该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乙地位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的甲、丙则可能会遭到侵蚀,使岩层有缺失。开挖隧道不适合修建在向斜处,因为向斜易储存地下水,造成地下塌方,所以答案选CD。 答案 17.BC 18.CD

(2016·南京六校联考)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甲处可能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20.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 第19题,图中信息显示该河谷沉积物深厚,该河谷比较宽,不可能

位于河流的上游,A错。图中沉积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构造,B对。注意不能看沉积物的形态。甲岸有大量沉积物,符合凸岸沉积的规律,C对。由于不确定河流流向,所以不能确定左岸和右岸,D错。第20题,①②是沉积岩,越往下越老,故②形成最早;④是沉积物,最后沉积。A对。 图中沉积物位于侵蚀面上,没有断层发育,故B错。图中沉积岩形成背斜是地壳运动造成的,C对。甲地处平均洪水位以下,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19.BC 20.AC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

21.(2016·南京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五大湖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尼亚加拉瀑布位于五大湖的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瀑布在1842年至1905年间平均每年向上游方向移动170 厘米,这与其软(页岩)硬(白云岩)相间的地质条件有关。下图为尼亚加拉大瀑布岩层分布示意图。

(1)分析尼亚加拉瀑布向上游方向移动较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护尼亚加拉瀑布景观,美、加两国政府耗巨资修建工程,在瀑布上游引水发电。简述这一做法对瀑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较软的岩层易被流水侵蚀,较坚硬的岩层易塌落。所以,瀑布向上游移动速度较快

(2)减少水量(调节水量),减弱了对岩层的侵蚀作用,减缓瀑布向上游移动的速度。

22.(2016·潍坊期中)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joo27tv2t47le14lopx1jxus0hl5300vti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