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的全面开展与指导策略
【内容摘要】角色游戏,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园里孩子们很喜欢玩的一项游戏之一,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角色游戏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它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提高幼儿学习、生活及社会行为和交往的能力。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它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点的一种游戏。那么,如何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全面开展与指导呢?本文将从角色游戏的特点来谈谈教师在游戏的开展与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 角色游戏 生活经验 分配角色
一、角色游戏对教育的价值
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所在。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与生活及社会行为、交往的能力。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良好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个性,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在活动中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现实生活的反映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往往并不能正确地使用听诊器,会出现病人说头痛则听头,说肚子痛则听肚子,说脚痛则听脚;有时幼儿还会在病人哪里痛就给哪里打针;也有的幼儿会一边打针一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2、角色游戏中的想象
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想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幼儿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
1
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与体验。二是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游戏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三是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幼儿常常通过一个或几个动作和想象,将游戏情景进行浓缩或转换,如玩娃娃家,妈妈一摸孩子额头,?呀!小孩发烧了,送医院吧。?结果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走一圈回来了,说打针了,孩子病好了。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角色、情节也多样新颖。
三、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提供
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又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所以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尤为重要。 1、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1)小班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为避免争抢玩具,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而同类物品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2)中班幼儿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苏州\等。因此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2、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简易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如中班幼儿玩医院时,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材料应具操作性和变化性。
(1)材料的流动性。 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一个区域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等等。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2)材料的变化性。 如废旧的笔管可作\理发店\的烫发卷筒,\饮食店\则当作吸管给客人使用。这说明材料的可变化性,能充分调动
2
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4、新旧材料应具一定的比例和变化。
如果新旧材料的数量相等,幼儿互相商量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但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过多,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上;当新旧材料的比例适合时,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幼儿容易创造性的使用。 5、教师应适时投放材料。
投放材料时只投放而不及时拿走旧材料,也会导致新旧材料比例失调而使动态变化不明显,从而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动机。因此,教师应充分观察游戏 ,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材料需求的特点,克服盲目性。随时观察游戏,及时调整材料,变化材料,使材料具有可变性。
四、角色游戏的开展与指导
1、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拓宽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现实的重新塑造。例如:在孩子们玩?动物招聘大会?时,幼儿的角色就是?招聘员?首先,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经验,那么游戏是很难进行下去的,于是,我让幼儿先观看?人才招聘市场?视频,先了解它是一个人们找工作的地方。游戏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积极投入,对前来招聘的动物进行审核,把没找到工作的动物送到动物培训学校。当然,除了利用多媒体来提供经验之外,教师还可以有很多方法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生活经验来充实他们的角色游戏。如:讲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获得自己无法亲身得到的体验,或是从故事中不同的角色的不同角度来看同一件事。或是带孩子去生活中的公共设施去观看、了解。这些不仅可以扩大幼儿的生活视野,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素材。
很多时候,角色游戏是社会化的游戏,通常会在多个幼儿之间进行。共有的知识、经验是社会化角色游戏的基础,更是使游戏中幼儿达到默契,进而使游戏顺利开展的保证。同时也可在主题教学中渗透和调动角色游戏。孩子是不会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经历,对于自己的一些难得的经历也没有充分总结或与他人分享。那么就只有给幼儿机会,让他们通过语言讲述和通过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也会让别的孩子间接分享新的知识。我们是寄宿制幼儿园,幼儿一星期都很少时间与外界接触,所以,每周星期天晚上,我都会空出时间,让本地的孩子,讲讲周末在外面看到的,玩过的一起与其他的孩子分享。同时,一天之中,早晨和下午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教师以本班角色游戏开展的情况为根据,从游戏的内容、角色分配、游戏材料的提供、个别幼儿的教育、角色游戏的常规等方面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和提高做好准备工作。 2、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及创设游戏环境。
3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的游戏,然而也并不是自发的,幼儿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暗示。幼儿有些?莫名奇妙?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受到某种因素的诱发而成的,不是无缘无故的。而这些有可能就是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画面、一个情景等等。例如活动区里的?玩具店?、?医院?、?市场?、?银行?及一些活动材料,教师根本就不用说话,孩子们自然就知道自己在这里要扮演什么角色了。而我们说的角色游戏过程中不宜指导幼儿,其实也并不完全是这样界定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已经潜藏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了。通过角色的情境、材料的准备,教师就是在指导孩子们。 3、引发幼儿游戏,同时还可以作为玩伴参与角色游戏。
孩子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孩子自己的生活。可是在角色游戏中,是否能够让孩子自由地游戏而不要教师指导呢?有时,我发现教师的指导常常会打扰了孩子们的游戏。可是同时在角色游戏中,也会常常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的进行一些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在适合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机会间接指导幼儿,教师参与游戏。教师的投入也会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启示。在一次?拯救小白兔?的游戏过程中,我?自言自语?的说:?我要换一条路走,要不大灰狼会发现的。?于是,孩子们都赶快从不同的路径去大灰狼窝里救小白兔。有些孩子在游戏时很投入,不大注意细节。需要老师的提醒。?提问题?的方法在教师融入角色游戏中也是可以尝试的。在一次游戏中,我问孩子们:?如果你们让小猫当保安员的话,那它会被哪些动物抓走呢??这样孩子们就能在老师的询问中注意自己安排工作时会遇到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4、引导幼儿分配游戏的角色。
角色是这种游戏的主体,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同时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可以受到教育,促进身心的发展。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幼儿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想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幼儿在明确自己的角色之后,教师还要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并会表现角色,当好角色,使幼儿认真地、富有创造性的扮演角色。
对于小班幼儿,应侧重在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经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教师应以游戏的口吻经常提醒;对于中班应看重游戏中幼儿来往才干的发展。中班幼儿角色意识强烈,往往争当同一角色,教师应引诱幼儿学会如何处理与毛病间的抵触,学会用自报公议、推荐、轮换等办法来断定角色;在大班则应看重鼓励幼儿商量断定角色的分配,并懂得谦让。此外还应增进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象与运用,使幼儿能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发展想象力和发现性。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