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潘进友 邮编:663405 富宁县者桑乡中心校
小学生写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这是长期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的老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1.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当前还有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教材中基本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对课文的朗读与赏析。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没有严格要求,学生读书不到位。一篇精美的课文,教师通过听写生字词、解释词语、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等方式,把文章支解得支离破碎,学生从课文中根本得不到愉悦的体验。
2.教师对作文的指导不当。许多语文教师在单元作文训练时,不重视对作文题目和学生写作实际情况的研究;不重视挖掘学生的创作激情和表达欲望;不重视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而是从审题、确定中心、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逐一指导。这样,不仅学生的时间被占用很多,而且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3.教师对学生作文要求过高。学生辛辛苦苦地写了一篇作文,而得到的评语常常是“题材平淡无奇,缺乏新意”等。在老师的眼里,学生写作文不仅要题材新,做到“人无我有”而且题材要能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具有比较鲜明的教育意义的主题思想。然后,小学生每天的生活无非是从家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哪来那么多新奇的写作素材?他们的知识水平、抽象概括能力很有限,如何教他们选择、
确定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以这样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只能使学生感到写作文太难了,久而久之,他们就视作文为负担,毫无乐趣可言,从而形成怕写与不会写的恶性循环。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感”,提高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路子上去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布鲁纳也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至关重要。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心理愉快地去写作,那么写作的养成有以下三点建议:
1,广泛阅读,重视积累。古人言:“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要写好作文就要广泛阅读,增加语言的积累。老师让学生广泛阅读,在作文园地里精心条撷,把自己喜爱的作文编成集子,变成自己的“作文集”。或摘录好词好句,经常捧起颂读。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2、善于模仿,巧妙引用。模仿别人好的写作方法,汲取别人之长,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捷径。在小学阶段,有不少好的文章,其写作的方法是非常巧妙,不愧为珍贵教材,我们不妨让学生对这些好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尝试,诸如:在教学鲁迅先生《少年闰土》一文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鲁迅巧妙抓住人物特点(头戴一顶小毡帽,项戴银圈,手捏钢叉??)进行描写的方法,只要让我们的孩子掌握这些方法,相信这些山村的孩子也一定能写出具有山区
与众不同的人物特点,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孩子们去观察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就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如:《桂林山水》一文,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边学边练的方法,学写并进,学习作者抓住山的“奇、秀、险”和水的“静、清、绿”这些特点进行描写,要带领学生到校外实地观察,让学生也来通过观察尝试找出我们当地群山、河水的不同的特点,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惊奇的发现我们的山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像老虎头、想飞奔的骏马,乡连绵不断的绿色彩带??只要善于引导,加于模仿,学生一定会写出优美的词句,会写出奇特的景观,同时也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消除所谓的恐惧感,我们山区的学生也会爱上作文的。 3.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教师应该把激励当做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老师一句轻轻的赞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从而产生一种动力。老师要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作文的点滴进步都要用鼓励性的评语。还要经常让他们在班上念自己的文章或贴在展示台内展览。鼓励他们往各种刊物投稿,积极参加比赛,这对激发写作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源于生活。自然界中,天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走兽,生活中的人和事,目之所及,到处都是写作的题材。可是有些学生常常熟视无睹,一到写作文就觉得“无米下锅”。丰富的作文题材是靠观察和思考得来。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中摄取写作
材料,以走出无米之炊的困境。如有计划地开展些野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班队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握契机,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教给他们各种观察方法。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采用比较鉴别的方法,认识现象的实质。观察后要让学生勤动笔记录,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虽然,作文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想象。那么怎样才能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呢? 1、 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想象
也可直接引导学生对小闹钟进行观察,在学生对小闹钟这种忠于职守、默默工作的精神有了印象后,启发学生想象,每当夜深人静时,听到小闹钟滴答的响声,我在想些什么?小闹钟好像对我说些什么?每天早晨,小闹钟清脆的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此时我想些什么?小闹钟好像对我说些什么?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既抓住事物的性质特点又培养了想象能力。 2、 利用读写、培养想象
许多课文的结尾部分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3、 常写幻想作文,提高想象能力
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儿童喜欢幻想、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常会
令他们浮想联翩。然后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经常组织学生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进而启发引导学生写童话、写科学幻想故事等。
4、训练学生续编故事,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少年儿童第一大需要,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在一些教材及课外读物中,有不少作者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故意在结尾部分没有明确故事的结局,留下悬念,对于此类读物,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这样的训练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其一是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其二是此类训练非常有趣,学生们会编出各种各样意料之外的故事结局。这样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养成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从中会大大激发学生写想象作文的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作文教学应着眼于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着眼于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关推荐: